千年以來,天與人的感應理念深入他們之心。一時反駁不得,卻又感到彆扭。
另外,沈歡也深知只是把孔子抬出來也只能做擋箭牌而已,若要說服這些人,還差得遠,所以為了將來打算,他也給他們上了一場科普知識的課。結合古代理論。簡單地解釋了“風雨雷電”的自然現象。其中他標明瞭論點:“風雨雷電,自然之理,陰陽而已矣。”
陰陽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在眾多地思想家、哲學家的論調中,特別是用來解釋自然現象時,陰陽觀點就會大佔市場。沈歡解釋這些自然現象,不可能直接按照後世那般宣。讀書傳,再說他也沒有工具來證明這些理論的正確。只能結合了陰陽理論。把這些自然現象都套上了陰陽的名頭。比如說到“風”,他就說天地有陰陽二氣,陰重陽輕,當二者相遇,就如水勢高下之湍急,兩者相沖,也就形成了風,還舉了“孔明燈”的例子來證明這些氣體的性質;接著解釋“雨雷電”,他就說陰陽二氣聚在一起形成了“雲”,而云也有陰陽二性。當性質相反的雲在天空相遇。相撞就是“雷電”,相合就是“雨”。
這樣解釋“風雨雷電”,在後世人眼中,當然還是比較幼稚地,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是新奇的,在道家的理論中。這些風雨雷電。就是“雷公電母”之類的仙怪實施的。儒家文人雖然不信,但也只是半疑。畢竟以他們的學識與條件,沒有一個接近正確地說法,不然也不會有什麼“天人感應”地理論出現了。
其實沈歡寫這篇文章,還想捎帶把“瘟疫”也討論一番的,不過這話題比那些天災還要敏感,能不惹麻煩就不惹麻煩吧。按照慣例,大水之後一般會有瘟疫,不過沈歡之前早做準備,大雨一停,就讓人在一些臭水溝或者髒亂處撒了不少石灰消毒殺菌,加上準備了一些大蒜之類的食物,倒也沒有發現有瘟疫病例。其實這更應該感謝老天的幫忙,大雨是停了,不過天氣沒有一下子又變得像之前那般熱,而是斷斷續續又下些小雨,氣溫上不去,很大程度上抵制了瘟疫的發生。再過些時候,進入九月,天氣又要漸漸涼起來,更沒有這層顧慮了。
因為新奇,加上好似看上去又有道理,因此沈歡這篇文章一出,御使們除了一開始的集體失聲,接著有些沉默,有些就開口大罵,反駁起沈歡的理論來。不過沈歡不在場,他們找不著主人,只能面面相覷而已。可是沈歡偏偏又比較可惡,在文章的最後還寫下敬請指教的話語,也就是讓這些人寫文章投稿到《文藝》雜誌,若有道理,也就刊發,做一場討論。御使們當然不服,群情激奮,趕緊回家準備文稿去了。
這樣也就達到了沈歡的目地轉移視線。把這些傳統文人地視線轉移到雜誌論戰上來,不再糾纏於朝堂之中,反正大水之後,《文藝》雜誌也就失去了把本來創立的目的,那麼讓它變為真正的雜誌,也就是時候了,讓這些文人在上面討論,有莫大的廣告功效;另外也算是為趙曙、韓琦等人解了圍,這些朝廷大佬看在眼裡,以後總會有所照顧吧。如此一石二鳥的好事,不做那就太沒天理了!
這一期的雜誌,沈歡還是比較滿意地,因為在最後,他還打了一個漂亮地廣告。如果仔細之人看到最後,一定會發現一則對他們來說是最新奇最有意思的廣告了。這不是一則商業廣告,確切地說,算是一則公益廣告吧。那就是八月十三至十五這三天地夜晚,在“天然居”茶樓,將舉辦連續三天的“義演”,入場的門票很貴,也分了好幾個檔次,一樓大廳區,是一貫錢即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