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催郭汜大軍,牛輔大軍已經在汗興屯兵。至於牛輔是如何拿下漢興的,則是根本無人知曉,因為連一場像樣地戰鬥未發生;漢獻帝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大為光火。更加肯定了太史慈的判斷,深恨王允,恨不能掘起棺木屍骨。
太史慈卻知道,這個漢興之所以歸牛輔所有,一定是那裡的守將事先接到了王允的命令,才把漢興交給了牛輔,倒不是背叛漢獻帝。畢竟那是漢獻帝回長安的事情還沒有人知道。
但太史慈絕對不會為這位守將辯解,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有替死鬼。與此同時,胡車兒嚴守賈詡的將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堅決不出城與李榷和郭汜的軍隊作戰,令李榷郭汜也無可奈何。
不過令長安方面大為惱火的事情是,咸陽周圍的幾座城市的守將居然無動於衷,漢獻帝下命令也效果不佳,他們回覆漢獻帝說賊勢兇猛難以克敵,僅能自保。請聖上另選良將,再派援軍,以解咸陽之圍。若是貿然出城,只怕屯兵在漢興的牛輔會出兵襲擊。這話說得有一定的道理;漢獻帝拿他們也就無可奈何;不過也知道他們是在出言推諉;靜觀其變罷了;王允一死;長安群龍無首;又無人收束;大小勢力如雨後春筍紛紛獨立;誰都以儲存實力為主;尤其是這些擁兵自重的守將。
太史慈當然不會為漢獻帝想辦法;這種局面對他更加有利。
漢獻帝已經連連派人送旨;傳召四方;說明自己已經回到長安;要各地的諸侯退兵;不過現在是兵荒馬亂之際;大家知道也推說不知道;誰又會當回事情呢?而且聖旨才發出去不久,人家能不能收得到還是一回事情。
所以,咸陽依舊被圍,韓遂大軍也在池陽按兵不動,堅決不退。漢中就更不用說了。一時之間長安遍地戰火,燒得漢獻帝焦頭爛額。
至於張繡和賈詡兩人不在沈嶺的事實當然被太史慈瞞住,若是被人知道賈詡和張繡刺史在那裡,立時就會暴露自己和張繡、賈詡的關係。
說到底,都是自己棋差一著,本來完美地計劃,可令賈詡和張繡神不知鬼不覺為自己襲擊渭南和藍田,但是現在被漢中軍這麼一鬧,反要為賈詡遮掩身份。就在漢獻帝對張繡和賈詡進行封賞的命令還未下的時候,太史慈得到了戰報:張遼戰敗,正在向長安方面退卻!
太史慈大驚失色。怎麼好好的張遼就敗了呢?如此一來,長安的西面和南面將會面臨漢中軍的攻擊,形勢非常不妙。但由於情報有限,所以太史慈也不知道這裡具體的交戰情況,也就無從得知原因了。但是令太史慈百思不得其解地是。張遼防守的本領可是三國時期有名地厲害,到底對方用了什麼計策可令張遼飲恨收場?對漢中軍謀劃的人到底是誰?
不過令太史慈安心的事情是,張繡和賈大軍終於趕上了戰鬥,在張遼敗退出幾十裡,準備安營紮寨死戰地時候,張繡和賈及時趕到。
有賈在,自然令太史慈放心。與此同時,太史慈迅速地篡改張遼戰敗的訊息,只說這是賈誘敵深入之計。
隨後,太史慈期盼已久的于禁大軍和李嚴大軍終於入關了!李嚴改弦更張。宣佈加入青州軍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阻力,本來手下地人就是自己的嫡系部隊,魏延也不是一個固執己見的人,相反還特別識時務。
再加現在荊州不穩,投降青州軍乃是很好的選擇。
只是沒有人知道李嚴早就已經投在了太史慈的帳下,還以為李嚴是萬般無奈下自謀活路呢。
至於弘農地區。則因為各方交戰,反而成了勢力真空,有掌管袞州大局的徐庶派了少量軍隊便可以維持,自不必擔心。
郭淮河王晨以及亡靈回到長安,帶著太史慈以大司空名義書寫地軍事凋零,更挾于禁大軍之威,直奔長安北面,手邊馮羽,高陵,涇陽三地的長安守軍。
三地守將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