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1部分

突然出現的青州大軍,資質不能地,更何況王陵王晨以及郭淮三人的私人關係,在加上太史慈大司空的命令,令三地守將乖乖就範。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王凌、王晨、郭淮三人已經接替了三地的城守之職。

()

如此一來,涇陽東南地廣大長安區域終於變成了太史慈的勢力範圍。

與此同時,李嚴大軍由青泥口出發,向西北方向長驅直入,與張繡大軍會合。

令張繡大軍實力大增。更令漢中軍建巡不敢前。隨後,于禁大軍被太史慈調進了長安。

太史慈此舉立時引起軒然大波,漢獻帝和王子服等人更是措手不及。在還沒有任何反應前,長安城的守衛工作便被完全交到了于禁的手中。而長安的其他軍隊則被太史慈調到了涇陽、高陵、馮翊三地,美其名曰是加強對韓遂大軍的防範,但其實是要三人把長安的這支守軍分華瓦解,為己所用。

如此一來,長安的權力形勢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由各自謀利。諂媚漢獻帝,變成了太史慈一頭獨大。漢獻帝和王子服等人直到很久之後才想出了其中的關鍵。

不過沒有辦法,誰能想得到王允身死後,王氏家族會全面與太史慈合作控制潼關和青泥口呢?又有誰能想得到一直和于禁大軍作戰地李嚴會是太史慈的人呢?

直到此刻,他們才真正的知道了太史慈不動聲色便可置人於死地的狠辣手段。但要太史慈調整長安佈防的命令乃是漢獻帝親自下的,根本無法說太史慈圖謀不軌,更何況漢獻帝在之前自己都說長安的守軍皆不可信,應及早謀之,免得成為心腹大患。

太史慈只是奉命行事,又怪得誰來?

一時之間,唯有隱忍不發。正因為長安局勢的突變,一直持觀望態度的武功、新平、扶風等地馬上向長安表示了誠意,並且向太史慈示好,同時表明願意出兵支援咸陽。

這一變故更令李郭汜大軍受驚不小,在太史慈還款作出反應前,便主動撤軍回到漢興,靜觀態勢地發展。

韓遂也不例外,從池陽緩緩撤出,令太史慈又多了一個立足之地。韓遂大軍在撤退後,也來到了漢興,與李寉郭汜和牛輔的軍隊會合。令漢興的軍隊實力大增。

雖然太史慈在長安的鬥爭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但是漢中的戰事卻對自己不利。張遼一敗,雖然張繡和賈詡已經作了彌補,但是漢中的關口全部掌握在對方地手裡了。那等於敵人掌握了隨時進取長安的通道,令太史慈十分惱火,自己何時吃過這種虧,簡直就是在威脅自己,偏偏自己卻又無可奈何。實際上賈詡到前線後一定想盡了辦法對付來敵,但卻只能僵持,由此可知敵人勢力的強橫。

所以太史慈對漢中的戰事極不放心,現在既然長安事了,當然要到漢中前線親自督戰。

隨後,太史慈便帶著漢獻帝給張秀和賈詡的封賞還有那昭告天下自己已經回長安的聖旨要親自會一會前往漢中前線,令張遼吃了敗仗、賈詡也無法退敵的漢中軍。哼!自己有賈詡為謀,手下大將有許褚、李嚴、張遼、魏延、張繡之勇武,其他如胡車、周倉、斐元紹皆非若者,再有西涼騎兵和特種精英之力,還會怕了對方?

只是太史慈沒有想到,會遇上一套決不遜於自己,甚至猶有過之的勁敵班底。

長安會戰,迫在眉睫!

第三部 一統 第二卷 第七章 混戰(九)

看著太史慈,漢獻帝皺了皺眉道:“太史卿家,這件事我們可否暫時放一下,畢竟現在大敵當前,我們還是先解決漢中和西涼的問題為好,至於有關官員翫忽職守,忘記通報大司空戰報的事情我們以後再論如何?”言下之意顯然不想追究此事,畢竟太史慈這般得意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一般情況下,皇帝親自出面說項,自應該不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