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如何往災區運糧進去,確實不如直接把人從災區裡撤出來。往邊疆安置不現實,災民太集中也危險,現在這樣分散就地安置,這個辦法比較好,朕贊同!”
皇帝一句話,就算拍了板。
這個方案算是透過了,但具體如何操作,卻還得再細談。
“文遠,方法是你提出來的,具體的操作,也得你來出謀劃策。”李世民很不客氣的道。(未完待續。)
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
雖然天旱的厲害,可秋天的時候,大家還是懷著希望把種子種下了。
希望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到了十月,地裡的莊稼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少了,只剩下極少數靠著澆水活下來的。
並不是所有地都能澆水,許多少小河都早乾涸了,湖泊也乾涸了,原來邊上的水澆地也全是能伸進水的裂縫。許多地裡打的水井,也都乾枯了。現在能澆上水的,多是一些本來地勢較低的地方,水井還有些水可打。
再抗旱的莊稼,也不能沒有水。
看著莊稼苗一點點的枯萎,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心裡都很慌。今年秋已經歉收了,明年夏再絕收,一連兩季沒有收成,這日子怎麼熬?
冬天才剛剛到來,可大家卻已經感覺到今年冬天格外的寒冷,冷的徹骨。
李世民再次舉行了祈雨儀式,可折騰了七天,天天坐在祈雨臺上,一坐一整天,最終也沒祈下半滴雨來。
百姓更加惶恐不安,到處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言。
李世民瘦了許多,帶著萬分無奈,向天下臣民下達了罪已詔。
雨求了,罪已詔下了,但這些只是做給天下百姓們看的,依然沒有半點用處,天繼續旱著。
最可怕的還在於,天冷了,蝗蟲沒了。
蝗蟲沒了,本來是好訊息,可現在對於朝廷來說,這並不算是一個好訊息。在這個秋天,中原關中山南各地到處都在捕蝗,有的州一個秋天捕到了數十萬上百萬石的蝗蟲,這些蝗蟲被拿去磨成粉,成為救濟糧的重要材料。
朝廷今年弄出來的幾千萬石救濟糧,蝗蟲在其中佔了很大一部份,這種可怕的東西,成了救命的東西。
但現在,天冷了,蝗蟲居然越來越少了,有的地方甚至已經捕不到什麼蝗蟲了。
蝗蟲被吃光了?
李世民特意請了李超這個蝗蟲專家去詢問。
“蝗蟲哪去了?”李世民問,以前聞蝗蟲而驚懼,現在他這個皇帝卻在找蝗蟲。
“難道蝗蟲真的都被吃光了?”
蝗蟲當然不會這麼容易的被吃光,但蝗蟲的壽命並不長。
“陛下,蝗蟲的一生有三個蟲態,即卵、若蟲和成蟲。卵生活在土壤裡,不能活動。而若蟲又分五個齡期,也就是說要脫五次皮。脫皮前後一般不取食或取食很少,若蟲能走能跳卻不能飛,也不能交配繁殖。”
“等脫過五次皮之後,他們就成了成蟲子。”
“蝗蟲從卵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總共才需要一月左右,一隻成熟齡蝗一生能產卵兩百粒以上,最多能達到一千粒。”
李世民還是頭次聽到蝗蟲如此具體的資料。
“那蝗蟲的壽命有多少?”
“蝗蟲的壽命一般為兩到三個月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六個月。在我們中原地區,蝗蟲一般是一年兩代,但如果在嶺南等地,能夠一年三代。在更南的海南島等地甚至能一年四代。”
“因此蝗蟲也習稱百日蟲!”
李世民自己算算時間,今年各地的蝗災似乎也確實差不多百日了。
蝗蟲每年夏秋為繁殖季節,交尾之後把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三寸深的土中。只要氣候適宜,蟲卵只要半個月到二十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