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孵化。經過一個月,五次蛻皮後變為成蟲。成蟲能生活百日左右。
一年能有兩代。
現在天氣冷,蝗蟲卵不會孵化,他們會和蠶卵一樣,待明年天暖之後才會孵化。
秋天過去了,秋蝗也差不多百日命盡。就算沒被捕到的,也壽命盡,自己死亡。
這也正是如今蝗蟲大量減少的原因所在,今年秋各地的蝗災都是地方型,沒有形成席捲各地的大型蝗蟲遷徙群,一來跟氣候有關,二來也利益於朝廷今年各地推行的大規模捕蝗行動。
李世民本來都已經適應蝗蟲變成糧食了,現在蝗蟲突然說沒就沒了,他有些愁悵。
“沒有了蝗蟲,我們這救濟糧缺口就更大了,文遠,你說,拿什麼來代替沒了蝗蟲後的缺口?”
蝗蟲做糧食確實是不錯的,起碼蝗蟲之前那是捕之不絕,又不用自己飼養什麼的,天天田裡點火堆,然後拼命的捕就行了。
數量既多,還有營養。比起養豬養雞捕魚打獵,可是輕鬆多了。各地乾旱,豬也沒豬草沒菜可吃啊。馬上要到冬季,養雞鴨也要困難的多。
“陛下,如今之際,只能讓未受災的江南、嶺南、巴蜀等地加緊向中原災區轉運糧食,其二,災區也得加強自力更生。”
“怎麼個自力更生法?災區現在赤地千里,青草都看不到了,野菜都挖光了。現在連蝗蟲都沒了,如何自力更生啊。”李世民長嘆。
今年受災的地方實在太多,形成了巨大的災區,所需要的糧食太多,各地籌集糧食困難,二來運輸更加艱難。
把災民遷出去,也是有限,不可能把災區的人全遷走。此次受災的可是大唐最精華的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挖野菜、捕魚、打獵,把一切能吃的都收集起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超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眼看著過冬了,這個冬天會很艱難,可李超能想到的辦法也都想過了,現在能提出的,也就是組織百姓去挖野菜、捕魚打獵,然後等著各地的救濟糧運過來了。
“只能如此了嗎?”
“還可以向有糧的地主們再和買一點,但這個得謹慎,如今不少豪強地主們都情緒不滿,再和買糧食,可能引發更大的不滿情緒,我認為應當先等等,起碼得讓局勢控制更好些再說。”
“現在只能做更壞的打算,減少救濟糧定量,老人婦孺,定量標準降低些,那些參加以工代賑的青壯,可先維持原量。”
“到這個地步了嗎?”李世民無奈的靠到椅上。
“陛下,現在天氣轉涼,捕魚打獵,較易儲存,算是個好訊息。”
最終商討的結果,還只能是如此。朝廷辦些募捐會,讓各地的豪強富戶們捐糧,朝廷可以給他們的先人追贈追封,甚至給這些捐糧較多的富戶們授勳。
暫時不再強行和買。
李超做為宰相,表示願意再向朝廷捐獻一萬石糧。
河北河南淮南等靠海的地方,官府多組織些百姓下山捕魚。靠江靠湖的地方,也是一樣,能捕多少魚就捕多少。
靠水吃水,靠山就吃山。
如山南這樣的地方,江河邊上就去捕魚,山腳下的就去捕獵。
那些婦女孩童,也要去弄野菜挖葛根等,總之儘量想辦法。
趕山也是捕獵的一種方式。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但卻也挺有效的方式,以往山下的百姓,到了秋天的時候,往往就會組織趕山。
趕山,其實就是一種大型的圍獵。
需要很多的人手,大量的人,帶著狗,圍起一片山,然後不停的喊叫敲打,把獵物趕出來,然後包圍獵殺。
這種方式,多是獵野豬。秋天的時候,往往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