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露出會心的笑容,他心都碎了。
2003年4月29日下午,她開始變得意識模糊。只有出的氣。心電監護器上顯示她的心跳越來越慢。
“趕緊搶救啊,醫生!”他大聲叫喚著。醫生做了最後的努力。
“沒有辦法了。”醫生說。
“一定要搶救啊!”他叫著。哪怕能讓她延緩一口氣也好。
“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醫生非常堅決地告訴他。
她的心跳越來越慢,終於停止。她在醫院煎熬了十個月,鬥爭了十個月,最後沒有等到奇蹟。
對於未來的生活,她曾有一些計劃:把城西的房子賣掉或者租掉,住到錢塘江畔去;再買一輛車,夫妻每人開一輛;每年出去旅遊一次;買一臺等離子電視機。
她12月9日出生於湖州,最後在杭州南山公墓安息。她在南山公墓的地址碰巧是12…9。父親給她寫了墓誌銘:
志存高遠,虛懷進取,求平生相伴才藝學問;
腳踏實地,平和誠懇,願人間充盈至愛親朋。
這是她短暫一生的寫照。
2004年7月7日
【蝴蝶:王蒙印象】
秋天,青草泛黃,涼風習習。10月16日上午,剛下飛機的著名作家王蒙匆匆趕到了浙江大學校園。
王蒙到達浙大時,張抗抗作品討論會的開幕式已經熱鬧地開始,大會按既定程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稍晚些的時候,王蒙在與會者的注視下靜悄悄地步入會場。席間有幾位來賓舉起手掌,準備鼓掌歡迎,但是看到他臉上那副嚴肅的表情,就緩緩地垂下了雙手。王蒙抬頭瞥了一眼臺下,然後沉默著,坐到主席臺正中央那個事先為他留好的位置上。
王蒙喘息甫定,電視臺的記者已經把攝像機對準了他,攝影記者響亮地按起了快門,大會主持人則很合時宜地宣佈:請王蒙同志為本次大會致辭!略顯疲憊的王蒙顯然沒作任何防備,他的喘氣聲被冷不丁遞過來的話筒擴散到了各個角落,但是他隨即屏氣凝神,並且憑著良好的鏡頭感和分寸感開始即席講話,聲音不大,但是沉著、有力,使用稱讚的詞語時毫不吝嗇,可以覺出,他是一個有著透徹的智慧的人,有著極強的應變力,這也許是他與別的作家不同的地方。他的講話只持續了三分鐘,但是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尚未落盡,王蒙就已恢復了嚴肅的姿態,變得不可捉摸。他摘下眼鏡,開始漫不經心地閱讀眼前的一份報紙,間或端起茶杯地啜上一口。大概感到有點熱,他脫掉了外套,然後一邊看報,一邊小心地整理脖子上那條圍巾。終於他把報紙放下,陷入沉思。坐在他左側的徐岱教授(浙大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和他搭話,並遞給他一張名片,他露出微笑。他朝徐岱教授連連擺手,好像在推辭什麼,後來終於答應了,於是雙方都復歸於平靜。會後大家才知道浙大準備邀請他和張抗抗擔任客座教授,開幕式即將結束時,浙大一副校長宣佈了這一訊息。訊息宣佈完畢,校長大人把右手伸到坐著的王蒙面前,想握手以示慶賀,結果王蒙愣了一下。他有點心不在焉。他好像還沒從某些矛盾中完全超脫出來。
從此刻的王蒙身上顯然已捕捉不到青春的浪漫和激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成熟、冷峻的王蒙。在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3年)的《序詩》中,十九歲的王蒙躊躇滿志,他熱烈地吟詠道: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
這種純粹的理想主義如今已不復存在。五十年代,王蒙發表了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結果被打成了“右派”,被流放到新疆伊犁。一晃就過去了20年,他學習用一種較為務實、客觀的眼光審視現實問題。然而事實表明,他做得還不夠。他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