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大量重兵器。假如兩軍硬碰硬,官軍勝算不大,即便最後官軍打贏了,也是一場慘勝,其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段文操根本無法承受。試想,假如他的軍隊折損過半,接下來他拿什麼包圍寧陽城?寧陽城裡的義軍乘著他奄奄一息的時候奮力殺出,官軍必定大敗。官軍敗了,兵力所剩無幾,鬥志全無,最後也只能守住首府瑕丘及其周邊的幾座城池,至於戡亂剿賊,那就想都不用想,如此一來,魯西南局勢一邊倒,必然會影響到整個齊魯局勢,這顯然是段文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仔細推演寧陽一戰,不難發現,正如袁安所說,段文操不敢決戰,不敢傾盡全力一戰,除非他有絕對把握在決戰中同時擊敗城外、城內兩股義軍的前後夾擊,但這個難度顯然太大了,他必須考慮戰敗的後果,一旦戰敗,後果太嚴重,就如一場恐怖的噩夢。
“把齊魯局勢放在舉國東征這個大背景下進行分析,不難推斷出,段文操若想逆轉魯郡乃至齊魯局勢,或者維持目前局面不至於讓其惡化,他首先就要確保自己的安全,不論何種情況下他都要立於不敗之地,為此他必須迅速發展壯大自己,而軍隊就是他存身立命的本錢,沒有了軍隊,段文操還能幹什麼?”
李風雲娓娓道來,神態從容,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張須陀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張須陀正是因為建立了一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軍隊,才在齊郡叛亂迭起混亂不堪的惡劣局面下,順利保住了自己的仕途,還乘機贏取了最大的利益。有了張須陀這個成功先例,段文操又焉能失敗?”
難道段文操為了儲存實力就不打了?呂明星思來想去都沒有弄明白,遂開口問道,“將軍,這一仗段文操還打不打?我們殺到了寧陽,擺出了決戰態勢,假如段文操不打,不戰而走,對他的威信肯定是個打擊。另外,段文操不打,撤回瑕丘,任由我們攻佔寧陽,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對段文操扭轉局勢非常不利,難道他從此就據城堅守,被動防禦,直到東征大軍歸來?”
李風雲看了孟海公一眼,意味深長地微微一笑,並沒有回答呂明星。
孟海公也有疑惑,但旋即看到李風雲意味深長的笑容,腦際靈光一閃,禁不住暗叫一聲慚愧,他已經知道答案了,也知道李風雲為什麼一定要攻打寧陽。
義軍聯盟是暫時的,其背後既有段文操暗中操控的身影,也有張須陀揮軍南下所帶來的重壓。現在張須陀已經帶著軍隊返回齊郡了,如果段文操再主動退回瑕丘,各路義軍的生存危機也就過去了,再加上他們又得到了寧陽城裡的糧食,有了發展壯大的條件,試想這個聯盟還會繼續存在嗎?肯定不會了。韓進洛等四位豪帥與孟海公一樣,都想自己做老大,都不想屈居人下,更不想讓李風雲一口吃掉,另外齊人和楚人之間還有與生俱來的地域利益衝突等矛盾,所以可以預見,只要他們從寧陽城裡出來了,必定要重返故地,韓進洛和甄寶車回濟北,帥仁泰和霍小漢回鉅野澤,大家都不會去蒙山。
聯盟解散,義軍各回故里,各自為戰,每一支義軍的力量都不足,都打不過段文操,如此段文操便等同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費吹灰之力便摧毀了義軍聯盟,重新掌控了魯郡戰局,接下來他便由被動轉為主動,可以對魯西南一帶的義軍實施圍剿,各個擊破。
李風雲顯然已經預見到了聯盟的走向,從他的立場出發,他當然不希望聯盟解散,但希望歸希望,他無力阻止,為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方設法保全義軍的力量,為此,他必須攻打寧陽,必須與段文操決戰,必須重創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