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雲語不驚人死不休,把西征中原和義軍存亡直接劃上了等號。你等若不能在此刻捨生忘死殺向中原,而是心存僥倖偏守蒙山一隅,必死無疑。
偏偏李風雲這句話就起到了作用。不要看現在大河南北義旗翻飛,各路義軍攻城拔寨打得風生水起,實際上不論是義軍自己,還是官府官僚,心裡都清楚,只待東征結束,衛府軍歸來,中土的任何不安定力量都將在朝廷的絕對實力面前灰飛煙滅,一切都將歸於平靜。遠征軍就像一座大山壓在義軍身上,讓將士們無時無刻不籠罩在死亡的陰霾之下,無法喘息。可有掀翻這座大山,驅散死亡陰霾的辦法?過去沒有,現在有了,李風雲給他們指引了一條生路,要想掌控自己的命運,那就西征中原。
帳內的氣氛因此變得十分壓抑。
豪帥們突然發現,不管自己如何算計,如何打著小算盤,都無法掀翻壓在身上的那座大山,若不及時思變,未來不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既定結局,到頭來終究是徒勞無功。而若要思變,李風雲拿出來的策略就是最好的求變思路,唯有把自己的絕對實力發展起來,才有可能掀翻頭上的那座大山。
面對殘酷的現實,豪帥們躊躇、搖擺、彷徨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時此刻,必須做出決策。
“以我們現有的力量西征中原,困難之大可想而知。”帥仁泰說話了,神態凝重,語氣低沉,雖不至於頹喪,但心情過於沉重,給人一種不堪承受之重,“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將軍西征中原,不是集結精銳於一處,而是兵分三路齊頭並進。兵分三路的弊端不言而喻,而將軍之所以行此下策,顯然是擔心遭到齊魯和徐汝兩地官軍的左右夾擊,以致於退路斷絕,陷入官軍的包圍。將軍既然考慮到了退路問題,為此不惜揚短避長,分兵以拒敵,那麼將軍可曾考慮過,一旦段文操在我軍西征之後,聯合彭城官軍重創我留守軍隊,將我西征大軍置於官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風雲頷首而笑,“某急於西征,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與段文操有關。”
義軍西征與段文操有甚關係?眾人非常疑惑,凝神細聽李風雲的解釋。
“某隻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假如我們把全部力量放在魯郡,假如我們再一次擊敗段文操,迫使段文操不得不據城堅守,假如我們控制了魯郡大部分地區,並由此推動齊魯局勢急驟惡化,那麼段文操必然倒臺。段文操倒了,北海段氏慘遭重創,這對齊魯人乃至齊魯地區、甚至整個山東地區的局勢將會造成何種重大影響?”
段文操倒了,之前他哥哥兵部尚書段文振又死了,北海段氏慘遭重創,而北海段氏是整個齊魯貴族集團的核心力量,這一核心力量的嚴重受損,必然連累到齊魯貴族集團的整體利益。齊魯貴族集團是山東貴族集團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又必然連累到山東貴族集團的利益。
山東人的利益受損了,誰會從中收益?當然是關隴人。關隴人是本朝統治階層的主要力量和核心力量,為了遏制和削弱山東人,牢牢控制山東地區,關隴人可謂殫精竭慮,無所不用其極。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個遏制山東人、打擊齊魯人的機會,他們豈肯錯過?一旦齊魯人被關隴人全面壓制,陷入分化、崩潰之中,則齊魯地區必將被關隴人所控制,而關隴人為了穩定齊魯地區局勢,必將對齊魯義軍進行血腥鎮壓。
齊魯義軍的崛起和發展,與齊魯貴族集團的縱容和支援密切相關,而齊魯貴族集團之所以在暗中混亂齊魯局勢,正是想借助這一非常規手段,打擊關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