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晤士報》的總編羅伯特?湯姆森(羅伯特?湯姆森是默多克內定的《華爾街日報》總編),默多克來到《華爾街日報》的時候,根本不期待自己的壯舉會得到滿堂喝彩,他揹著手,擺出一副剛剛攻克一座重兵把守的城池的勝利者姿態。在他看來,《華爾街日報》很多即將離任的員工不過是被歷史拋棄的小人物而已,他們都是阻礙歷史車輪前進的絆腳石,而他則是變革先鋒。有一天下午,默多克談起自己最新的“戰利品”時說道:“讓一些該滾的人滾蛋,也是不錯的選擇。”默多克毫不猶豫地免去了道瓊斯的執行長理查德?贊尼諾和發行人戈登?克羅維茨的職務。默多克在有意給總編馬庫斯?布勞克利一個下馬威。因為根據收購《華爾街日報》協議中保護採編獨立性的條款,默多克不能單方面解僱在任總編,但是默多克採用了一個迂迴的辦法,他帶來了自己的總編人選—澳大利亞人羅伯特?湯姆森,只是暫時讓他擔任發行人過渡。新聞集團的人都感到納悶兒,《華爾街日報》的人怎麼這般眼拙,竟然沒有看出羅伯特?湯姆森到《華爾街日報》任職,實際上是把現任總編給架空了。

默多克的一位心腹高管一邊用手拍著腦袋,一邊說道:“難道他們看不懂嗎?《華爾街日報》已經是我們的了。”這位高管笑著說,如果在公開場合和馬庫斯?布勞克利保持距離都沒法讓他察明局勢的話,“那麼默多克不再和他說話這一做法應該能讓他清醒了”。在同《華爾街日報》員工見面的時候,儘管默多克吝嗇地從嘴裡擠出幾句客氣話,新聞集團的人卻解釋說,大老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犯錯就捲鋪蓋走人。事實上,這些員工的工作就是製作、印刷一份報紙,一份默多克家的報紙。

對於很多記者而言,與默多克對著幹已經成為自己職場生涯的主要動力。《紐約時報》執行主編比爾?凱勒和他的老闆、《紐約時報》發行人小阿瑟?蘇茲貝格逢人就說,聽默多克在雞尾酒會上講笑話真是一個記者這輩子最悲哀的事了。比爾?凱勒還嘲笑新聞集團的發言人加里?金斯伯格說:“你怎麼能給那樣的人賣命呢?”後來《紐約時報》日益把“非默多克報紙”當成了自己的身份標籤。

同行對默多克的這種評判和他自己的看法相近:世上分為兩種人,第一種人看不上他,這就使得他也更討厭這種人;第二種人是替他工作的,自然也是對他頂禮膜拜的。

眾所周知,對默多克收購《華爾街日報》感到最不滿的記者往往自己過得也不如意。他們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他們的鐵飯碗有可能不保,他們的影響力日益削弱,他們的工作壓力在增大,收入卻在減少,因此得知默多克收購了《華爾街日報》更讓他們覺得很煩躁。然而替默多克打工的記者都更高興了。作為新聞集團的員工,你在業界的影響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還有所提升。福克斯新聞網和《紐約郵報》的記者都因為影響力的擴大而感到慶幸。大老闆默多克本人很縱容自己的下屬,哪怕你像比爾?奧賴利那樣出言不遜,或是像《紐約郵報》第六版“閒話”專欄的主編理查德?約翰遜那樣收採訪物件的錢都沒有關係。

前言 變革先鋒?(4)

現在,默多克也在向越來越多的人宣揚自己殘酷的動機,他想把《華爾街日報》當做和《紐約時報》分庭抗禮的斧鉞,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紐約時報》是藐視默多克的大本營。

如果說世上最好的報紙有兩份的話,那麼默多克收購其中一份的目的是要把另一份報紙給搞垮(新聞集團外的記者認為,默多克有可能毀掉《華爾街日報》)。對於默多克本人而言,這就像一種尋仇行為,也有可能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戰略。

這是報界的一場肉搏大戰,也有可能是最後一場大戰了。

我開始寫作這本書的幾周後,默多克表示會接受我採訪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