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地幾條變法條例。另外若有什麼缺失。大家儘可說出來。也好讓老夫完善這些條例!”
王安石話才說完,王就迫不及待地說道:“父親大人學究天人,又貫通古今,經世濟道更是天下無雙,您想出的法子,自是別人難以企及的。// 這變法舉措,事關天下,謹慎一點還是好的!一步步地來,發現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上策,若是一股腦兒整出來,也沒有如許多的人力來施行呀!”
沈歡微微點頭,王安禮在歷史上還是一個比較穩重之人,雖然有時顯得過於保守,不過總比那些好心辦錯事之人要好上幾分。對於他,沈歡是比較有好感的,至少他就不同意王安石父子的“徵誅”之術,政治上排除異己,是他極力抵抗的。
王安石聞言也點頭說道:“和甫說得不錯!變法變法,除了變法舉措,還需變法人才!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如今朝廷之臣,老夫都不是很熟悉,也不知哪些是真心變法的,不敢輕信他們呀!這樣的話,法例多還不如少呢!”
王洩氣地道:“父親,也不知官家是如何作想的,明明要您做參知政事,偏偏還要在前面加權代兩字,這不是讓別人有什麼想法麼!沒有實權,做起事來也沒有威信呀!若是由父親掌朝,到時說變法,還不是容易之事麼!”
沈歡暗地裡發笑,這個王,天才是天才,但畢竟年輕。不懂官場地深淺,一昧地認為只要權力大,就沒人敢抵抗,也以為權力大就可以一切順利!反過來一看,這點上他要排除異己,也不是沒有原因了。不過這些觀點聰明得可愛罷了!
王安石正色道:“元澤。官家如何做法,自有道理,豈由你來異議!加權代兩字,應該是為了考察老夫有沒有處理朝政的能力吧。如今新年已過,待得上朝,也許官家就要有大動作了!”
王興奮地道:“父親,這是官家召見您時承諾的嗎?”
王安石無奈地道:“算是吧。不瞞大家,正因為是官家召見,老夫這才放心整理出這些變法舉措的。官家也像老夫保證。他一定會鼎力支援變法,另外,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主持變法之人,應該由老夫來擔當!”
眾人聞言不由都神色一動。
“既然如此,父親您還猶豫什麼,這三條變法舉措,現在就該上奏官家,新年一過,即行新政!”王更是興奮了,“屆時父親再製出更多有利天下的條例,富強大宋。中興大宋,他日不難成青史名臣!”
王安石笑道:“至於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倒沒有多想,只願天下能由老夫處稍稍得利便心滿意足了。好了,其他就不多說了,大家就這三條變法舉措談談得失吧!”頓了頓又道,“如今帝國最大的難題,便是財力日艱,甚至可以說已經影響到我大宋能否順利運轉的頭等大事。因此老夫變法。首重治財之道。現在製出的三法,就是本著先解決財政想法而制定地!大家看看還有什麼要補充地嗎?”
眾人一陣沉默,都不說話,互相看了一眼。沈歡現在還記起王璇之前交代地話,生怕與王家之人起爭執,暫時打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後還是在家隨便慣了的王率先發話:“父親,這些條文,孩兒都仔細斟酌過了,沒有什麼不妥!均輸法就不必說了。本來就是為了省勞費、去重斂、減少百姓負擔。節流也是一條治財之道嘛!至於農田水利法,更不用說了。天下以農為本,而農以耕為本,治理水利,更有利用從事農桑,而農桑大好,賦稅也就更多,帝國財政收入也就更大了!還有這青苗法,貸錢予民,補助耕種,還可以收息贏利,更是賦有前瞻地良法!”
王安石呵呵笑道:“讓你們評論得失,你倒好,盡是美言,缺點一丁點不說!”
王也笑道:“父親大才,些須缺點,豈是孩兒等人可以看得出來的!”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