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然被相中了。長房以販布起家,傳到第三代便家道殷富,買了上百畝好田。二房代代讀書,到了第四代,出了一個三年一遇的天下第一人,他就是狀元出身的現任大學士孫家鼐,人稱壽州相國,把個孫氏家族引進了清華高貴的門第圈。

孫毓筠是長房的第六代。他見族叔祖位高望重,十分羨慕,乃發憤讀書,十八歲考中秀才。考了一次舉人未中,孫毓筠便不耐煩再熬光陰,反正家裡有的是錢,就納資捐了個同知,有了個從四品的官銜。他還不甘心,又加碼捐了個正四品道員。他尋思著只要哪裡有缺,再送上二三千兩銀子,便是一個八面威風的現任道臺大人了。久候無缺,他又在家裡迷上了佛經。一部《楞嚴》、《圓覺》迷得他如醉如痴,想起塵世的千般煩惱萬種辛苦,他幾次要披髮入山做和尚。老母嬌妻苦苦哀求,才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去年吳樾謀炸五大臣、殺身成仁的壯舉贏得許多血氣方剛的青年的稱讚,人們視之為當代的荊柯、聶政。吳樾人雖死去,名聲卻播於九州。孫毓筠儘管是富家子弟,養尊處優,但社會的弊端,朝廷的腐敗,他也看得很清楚。從吳樾雖死猶榮的輿論中,他看出革命是順人心合潮流的正義行為,於是決定擯棄做滿人官僚、釋氏門徒的想法,一心一意去走革命之路。

孫毓筠一旦下了決心,便採取斷然的行動。他變賣家裡的良田,在壽州辦起了一座小學校,聘請老師向學生進行民主革命的教育。他生性揮金如土,從家裡掏出大量銀錢支援附近境遇困難的反清志士,從而結識了大批朋友。他又要妻子汪鈺帶兩個兒子到日本求學。今年三月他自己也來到東京,參加了同盟會,並捐款十萬銀元充作革命經費。孫毓筠對革命的熱情,贏得了孫中山及同盟會其他領導人的尊重,大家都推舉他為庶務總幹事。

孫毓筠到南京後便設法與新軍取得聯絡。當時江蘇新軍的番號為第九鎮,裡面有許多革命志士在活動,也有不少士兵和下級軍宮同情革命。孫毓筠見第九鎮基礎很好,放鬆了警惕,很快便暴露了身份,被官府抓了起來。

孫毓筠抱著一死成仁的心願等待官府對他的審訊判決。但奇怪的是,官府卻對他的待遇很好,將他安置在南京城內一個花園別墅裡,身邊還有兩個人招呼。每天好酒好菜地送上來,還有一間書房供他讀書寫字,一切都不亞於壽州家裡的貴公子生活。惟一不同之處,就是院牆外有人持槍守衛著,他不得邁出大門一步。孫毓筠好生奇怪,但從不問身邊的人,每天看書寫字喝酒吃肉,心裡既不多想,便也活得安閒自在。

這樣地過了將近一個月,孫毓筠成仁之念逐漸削弱,對生命對妻兒的眷戀日益強烈,然而他卻不願以自首來換取自由,他認為那是可恥的行為。他也猜想,這種非同一般的待遇中必有一個究竟,院牆之外或許正在進行著某種不平常的活動。

是的,孫毓筠的分析沒有錯。他的卷宗由南京巡防營呈送到兩江總督衙門時,因出國考察憲政有功,剛從湘撫任上擢升為江督的端方便親自審閱。

端方字午橋,是一個精於宦術的滿洲正白旗人。庚子年,慈禧逃難到西安,那時他正做著陝西巡撫。他看準時機,對難境中的慈禧百般逢迎討好,親率軍隊日夜拱衛在她的身邊。端方的忠誠贏得了慈禧的歡心,從此成了慈禧的親信。出國、擢升,便都是慈禧後來對他的酬謝。

鑑於革命黨排滿行動得到漢人普遍支援的現實,考察回國之後,他給慈禧上了一道請平滿漢畛域的密摺,建議改定宮制,除滿漢缺分名目,撤各省旗人駐防,以示朝廷放心漢人;廢止滿漢不通婚的規定,允許滿漢自由聯姻,融合滿漢為一家,使革命黨無機可乘。他的這道密摺,得到慈禧的預設。他盡力做到與漢大員保持較為友好的關係,並看出袁世凱是漢大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日後前途無量,便與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