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的死,也的確是**黨內皆大歡喜的事情別看汪兆銘一上臺就大聲疾呼,說要嚴厲查處,可事實上,最後卻是不了了之姜瑞元手握兵馬大權,根本不怕別人猜疑,別說汪、胡沒有證據,就算有證據又能如何?
第二次東征1925年9月,陳炯明軍餘部共約3。5萬人,乘**黨學生軍和粵軍由潮汕地區回師廣州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之機,復據東江地區,並聯合川軍駐紮連山的熊克武部和屯守高州的鄧本殷部等南路八屬聯軍,以期進佔廣州
而此時擔任一屆領導的汪兆銘,以**政府的名義為徹底消滅陳炯明軍,遂決定以**軍第1、第4軍為基幹,與攻鄂軍、豫軍、贛軍等部隊共約2。3萬人,組成東征軍,轄3個縱隊任姜瑞元為總指揮、汪兆銘為黨代表、胡謙為總參謀長、吉少山為總政治部主任,揮師第二次東征
早在孫逸仙死後不久,吉少山便回到了廣州
10月1日東征軍由廣州出發,沿東江兩岸向惠州疾進13日向惠陽、惠州兩城發起攻擊,次日傍晚攻克兩地,殲守城陳軍3000餘人,首戰告捷,為徹底消滅陳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17日,東征軍分三路東進:第1縱隊為右路軍,經稔山向海豐、河婆進攻;第2縱隊為中路軍,經平山庵圩分向龍窩、藍塘進攻;第3縱隊為左路軍,經石公神圩向河源進攻22日,右路軍攻佔海豐;中路軍在藍塘以南之熱湯與陳軍主力萬餘人遭遇,戰至次日,將其擊潰同日,左路軍攻克河源
28日,右路軍和中路軍一部包圍陳軍5000餘人於華陽東南之塘湖,經激戰,將其全殲至此,陳軍已無力抵抗,東征軍長驅直入,數日內攻克興寧,收復潮安、汕頭、饒平隨後又分三路追殲逃入閩贛邊區之陳軍殘部,至11月底,陳軍除七八千人投奔山東直魯聯軍外,其餘全部被殲,第二次東征結束
兩次東征取得徹底殲滅陳炯明軍的勝利,為**黨統一廣東和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至此,孫逸仙和陳炯明這對難兄難弟的恩恩怨怨,最終才塵埃落定兩人從至交好友和**同志,到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敵,實在是讓人感慨唏噓大時代的帷幕,也因為這兩人的下場而正式拉開
如果說孫逸仙是一位不擇手段的成功者,那麼陳炯明就是一位堅持原則的失敗者也許,堅持原則者總是容易輸給不擇手段者,道德主義者總是容易輸給功利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總是容易輸給機會主義者
早在1920年陳炯明駐守閩南時,列寧密使波特波夫曾訪問他,表示蘇俄可將儲存在海參崴的軍械供給粵軍使用,陳以為**不應依賴外力,遂婉拒之當時蘇聯屬意的合作物件是陳炯明,還不是倒插門的孫逸仙
而**黨後來正是依賴蘇聯的軍援,才得以擊潰陳炯明部,並北伐成功1922年底至1923年初,孫逸仙聯絡西南軍閥,沿西江而下進攻陳炯明主政的廣州其時廣州方面財源枯竭,軍心動搖,前方將領多要求開禁馳賭,以賭稅維繫經濟
而對於此事,陳斷然表示:“粵軍可倒,賭不可開”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慨孫逸仙和陳炯明的差異假如陳不執意堅持他一貫的禁賭政策,其部屬又何至於窮極譁變,致為外敵所乘?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再崇高的理想,也要面對寂寥的現實
成王敗寇,自古皆然千秋何曾有青史,人間最難唯太平
長洲要塞位於廣州東郊約15公里的黃埔,炮臺分佈在長洲和魚珠一帶的山頭上長洲島約6平方公里,山巒起伏,林木茂盛面環水它北與魚珠炮臺,東與沙路炮臺,三山並峙,雄踞江面,扼虎門沿珠江進入廣州的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朝光緒年間,清政府在長洲、魚珠、沙路等地建築炮臺,使之構成犄角,成為保衛廣州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