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不少之前已經疏散到內陸城市的市民返回了紐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想透過疏散的來減少平民傷亡的辦法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二月十五日之前,只有不到20萬紐約市民疏散到了內地城市,這還不到美國政府預先確定的200萬疏散人口的十分之一。
二月十二日,轟炸機在紐約上空灑下了近千萬張傳單,恐慌如同瘟疫一般的迅速蔓延開了。這時候,很多紐約人才知道,災難即將到達,可是,要在兩天內疏散幾百萬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加上當時因為恐慌而導致的混亂更嚴重的影響到了疏散的速度。十三日上午,美國總統下達了戒嚴令,這道命令主要就是控制恐慌,防止恐慌在全國範圍內傳播。可同時,這道命令也堵死了幾百萬紐約人的求生之路。當軍隊控制了哈得孫河,以及納羅斯海峽上的大橋之後,大部分紐約市民就被困在了曼哈頓島與長島上,根本就不可能離開這座即將遭到毀滅性打擊的城市。
當時,羅雲衝是在十六日的凌晨拿到了轟炸的第一份評估報告的。大部分轟炸機群都完成了轟炸任務,大部分目標都標上了紅色,最低限度也是藍色。這就表示,確定打擊的目標都已經被摧毀。到十八日的時候,羅雲衝才拿到了十五日轟炸行動的最終情報。在這次投下了9000噸燃燒彈的大轟炸中,近一半的紐約市區遭到了轟炸,大部分民房被燒燬,死傷人數超過了50萬,這是戰略轟炸開始以來的一個新的傷亡紀錄了。
在羅雲衝拿到的轟炸報告中也提到了轟炸中出現的幾個問題。一是燃燒彈並不完全慣用,特別是在對付曼哈頓島的時候,燃燒彈無法徹底摧毀曼哈頓島那些鋼筋混凝土建築,需要使用高爆彈,甚至是重型穿甲彈。其次,長島的居民區比較分散,如果繼續採用十個中隊一群的編隊方式的話,就將浪費不少的燃燒彈,而且打擊效果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只有針對貧民集中的布魯克林區的轟炸行動中,燃燒彈的作用非常明顯,而且集中轟炸的效果很不錯。
偵察機在十七日去紐約上空拍下的航空照片也證明了這些問題。當時,布魯克林區的大部分建築物都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同時投在長島的很多燃燒彈實際上沒有發揮作用,因為都投到了無人居住的荒地,或者是公園裡面。只有布魯克林區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大部分死傷的市民都集中在布魯克林區。另外,偵察機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即連線著紐約與賓夕法尼亞州的幾座大橋沒有被炸燬,大量市民正在向內陸疏散。當時參謀就建議立即出動轟炸機摧毀這幾座大橋。
羅雲衝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了,畢竟殺傷平民不是一件值得高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美國人也只是在逃生,需要將他們趕到絕路上去嗎?可是很快一份情報就送到了羅雲衝的手裡,美國正在向內陸地區轉移工廠,同時將工人向內陸疏散,也就是說,大部分逃到內陸去的美國人將繼續為戰爭服務!這下,由不得羅雲衝猶豫不決了。十九日,200多架轟炸機出動,這些轟炸機上攜帶的全是重達500公斤,專門用來對付橋樑的航空炸彈!同日,第二特混艦隊也接收了三個中隊的“獵鷹”式戰術轟炸機,並且參加了襲擊橋樑的轟炸行動。
當時,一共有兩座橋樑,一條海底隧道將曼哈頓島與長島與大陸相連。在十九日的轟炸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艦載戰術轟炸機,羅雲衝出動的重型轟炸機只炸掉了海底隧道兩端的出入口,兩座橋樑都是被戰術轟炸機炸斷的。到此,仍然留在紐約的美國人就只能夠透過渡輪等水上交通工具離開城區,而水上交通工具的輸送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針對港口,渡口,渡輪,以及浮橋的轟炸行動主要由第二特混艦隊,以及支援艦隊承擔。當時郝東覺不得不讓第二特混艦隊與支援艦隊逼近美國本土。在轟炸行動中,美國航空兵對第二特混艦隊與支援艦隊發動了幾次反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