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陣地失守,遂退入光華門與八十七師、一五六師、憲兵教導二團等堅守城垣,並迫退城外ri軍。12月10ri於光華門兩度擊退破城ri軍,殲滅殘敵,但亦在戰事中受傷,12月13ri凌晨奉命向下關方向撤退,於挹江門因身體虛弱被擁擠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追贈少將。
注三:蕭山令,南京憲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jing察廳廳長、南京市長(1937年12月擔任)。湖南益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南京保衛戰時負責防守上新河,雨花臺,光華門等陣地。12月12ri上午,蕭山令率部與ri軍激戰殺傷當ri全部進攻ri軍,準備同ri軍巷戰時,接上級命令撤退。該ri夜於儀鳳門外又指揮憲jing與追敵激戰,渡江時為ri軍汽艇機槍掃shè中彈受傷,拔槍以最後一彈自戕,壯烈殉國。後追晉中將。
注四:ri軍進攻南京時,共計兵力五萬餘人,中**隊總兵力十餘萬人。ri軍攻入南京後,南京城中尚有九萬被圍困的**。
ri本人意識到,要殺死如此多的中國戰俘絕非易事:處置一千、五千甚至一萬人,即使是解除他們的武裝也是極其困難的,如果戰俘製造麻煩,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消滅全部中國戰俘的命令不僅被印成檔案,而且散發到低階軍官的手中,要求所有士兵堅決執行。
例如,1937年12月軍第66大隊就接到了如下命令:遵照旅指揮部命令,所有戰俘要全部殺掉,執行辦法:把戰俘分成每一百二十人一組,一組一組槍斃,戰俘關押區必須嚴加jing戒,我們的意圖絕不能讓戰俘發覺。由於人力有限,ri軍極力編造騙局,先是向戰俘們許諾:只要停止抵抗就會受到良好待遇,哄騙**士兵向ri本佔領軍投降,然後將他們騙至南京附近不同的地方殺死。style=〃width:100%;text…alight:center;〃》【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四 高陶事件
1939年,汪精衛的心腹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和幕僚北大教授、法學系主任陶希聖奉命參加與日本人的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逐步瞭解到密約的內容,其中包括汪精衛與日本人秘密簽訂的《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以及《關於日支新關係調整的基本原則》、《關於日支新關係調整的具體原則》、《秘密諒解事項》等八份密約,密約中的內容已經彰顯了日本要吞併中國的狼子野心,其中包括:日本要佔領的地域北起黑龍江南到海南島;這一區域內一切中國的權益,包括主權、領土、港口、河流、礦產、銀行、交通、軍警、武器等等,日本都要毫無遺漏地持有或控制。
高、陶二人清醒的認識到,如果一旦簽訂這樣的條約,無疑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他們當即退出談判,併力勸汪精衛拒絕簽字。
但汪精衛此時已被日本人牢牢控制,一門心思的遷就日本人,幻想得到日本人的全力支援,獲得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權位,就像陶希聖後來所描述的那樣——“好比喝毒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發覺是毒酒,不喝了。汪喝了一口,發覺是毒酒,索性喝下去。”
高、陶二人苦勸無果,於是託病拒絕參加與日本人的簽字儀式,二人的態度引起汪精衛及其手下鐵桿漢奸李士群、丁默村的懷疑和不滿,遂計劃暗殺兩人。
高、陶二人得知後,迅速盜出相關密約檔案,並透過秘密渠道尋求重慶國民政府的幫助。此時,軍統上海站面對日本特務機關和七十六號的聯合清繳,自顧不暇,重慶方面只得委託杜月笙安排高、陶二人的逃離。1940年1月2日,高、陶秘密潛入上海,並在杜月笙手下萬墨林的幫助下於1月4日晚登上美國客輪“胡佛號”,1月5日,抵達香港。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報》刊登兩人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