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安。

換了一身暗龍黃緞便袍,他在御案前坐下去批閱文書。這張御案,他已經在上邊批閱了九個年頭的關於軍國大事的各種文書,親筆下過無數詔諭,但每次對著這張御案他就發愁。案上每天堆的各種奏疏和各地塘報像小山一樣,幾乎沒有一封文書會使他高興。

這些文書,有的是報告災荒的嚴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里”、“人煙斷絕”和“易子而食”等觸目驚心的字句,有的是報告“流賊”和“土寇”的騷亂,兵燙的慘象,有的是報告建虜深入畿輔後,繼續前進,又破了什麼州縣,焚掠得如何慘重,擄去了多少丁壯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風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難。

諸如此類的文書使他每天必須看,而又實在不願看,不敢看。有時,他恨不得一腳把御案踢翻。但是,作為大明帝國的統治者,崇禎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要處理好軍國大事。為此,即使感覺非常的辛苦,他也必須咬緊牙關堅持。

一直以來,崇禎都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比以前的皇帝都更加的突出,幹活也要比以前的皇帝更加的積極。之所以國運如此的暗淡,局勢如此的糜爛,都是身邊的臣子不得力的緣故。孫承宗的死,昌平的被攻破,都是臣子不得力的緣故。

孫承宗的死,暫時是告一段落了。他要做的都做了,相信再也沒有人敢詬病於他。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孫承宗的事情,剛剛處理完畢,昌平又被攻破了。昌平乃是歷代皇帝的陵寢所在,祖宗的陵寢受到韃子的襲擾,崇禎自然少不了又要減膳撤樂,到太廟去慰藉祖宗的靈魂。這一番折騰下來,崇禎至少輕了十斤以上。

如今,他的心思特別沉重,沒有馬上批閱文書,低頭望著御案上的古銅香爐出神。一個宮女用雙手捧著一個永樂年間果園廠製造的牡丹瓣式銀胎堆漆剔紅托盤,上邊放著一個盛著燕窩湯的成窯青花蓋碗和一把銀匙,輕輕地走進暖閣。另一個宮女從托盤上取下來蓋碗和銀匙,放在皇帝面前,隨手把蓋子揭開。崇禎瞟了這個宮女一眼,隨即拿起銀匙,慢慢地把燕窩湯喝完。

他從一個桃花色瑪瑙雕刻的雙龍護日鎮紙下拿起來一張由內閣進呈請旨的名單,上邊開著十個人的姓名,有的要授給這樣官職,有的要授給那樣官職,有的是選授,有的是遷授。

按說,在目前敵兵深入的局面下,有許多天大的緊急事在等著他,像這樣一般除授升遷的事情,既然經過了吏部和內閣,他滿可以不必多費心思,該同意的就批個如果對那個人不同意就把他的名字勾掉算了。

可是崇禎帝偏偏拿起來這一份不大重要的檔案,這是因為他一則害怕接觸那些有關戰亂、災荒的檔案,二則縱然在一些小事上他也常常對臣下很不放心,養成了一個“事必躬親”的習慣。

他拿起名單來看了幾遍,不能做出決定。有些人的名字他是熟悉的,有的他並不知道。他研究著那些知道的名字,心中發生了許多疑問:這個人不是某人的同鄉麼?那個人不是某人的門生麼?還有,這個人由御史改授主事,是不是出於某人的意思?……他思索著,猜疑著,只好把手中的硃筆放下。

正在這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拿著一個檔案走了進來,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崇禎害怕又有了不好的軍情或災荒,先努力的穩住自己的心神,做好最壞的打算,才狐疑地問:“大伴,什麼文書?”

王承恩急忙回答:“啟奏皇爺,這是楊嗣昌的奏本,剛才文書房送進司禮監值房中來。劉宇亮本來想等到明天再送來的,後來又改變主意,要今天送來。”

崇禎狐疑的問道:“楊嗣昌……劉宇亮……什麼事?”

溫體仁的請辭,崇禎還沒有批准,可是溫體仁卻生病了。崇禎開始的時候,以為他是裝病,是要逃避眼前紛亂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