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置身事外,於是,他專門派了太醫過去,要追究溫體仁的欺君之罪。結果太醫彙報,溫體仁的確是病了,無法處理政務了。
沒辦法,崇禎只好讓次輔劉宇亮負責內閣,將繁重的事務擔當起來。內閣的另外幾個人,範復粹和唐寅,尚未有能力擔當重任。崇禎本來還想將楊嗣昌調入內閣的,他很喜歡楊嗣昌的應對,認為楊嗣昌是非常有才華的,只是楊嗣昌尚未立下戰功,他不好意思直接開口。
王承恩規規矩矩的回答:“楊嗣昌因虜騎深入,畿輔糜爛,懇求萬歲爺派他去督察諸鎮援兵。劉宇亮沒有答應,想要勸阻楊嗣昌。結果,後來不知道怎麼改變了主意,又同意推薦楊嗣昌了。”
崇禎猛然一喜,明顯有些激動的說道:“什麼?楊嗣昌要去督察諸鎮援兵?這個劉宇亮,如此好事,怎麼這麼糊塗,還要阻攔?”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說道:“是的,皇爺。”
崇禎急切的說道:“讀給我聽讀給我聽”
王承恩拿起來楊嗣昌的奏疏,用富於抑揚頓挫的聲調朗誦起來。楊嗣昌乃是文章大拿,一番奏章,妙筆生花,自然是不消說的。奏疏中許多句子寫得激昂慷慨,充滿忠君愛國的漏*點,使王承恩深深感動,不由得聲音打顫,熱血沸騰。
崇禎當然也很感動,一面聽一面不住地微笑點頭,眼睛裡閃著淚花,同時心裡說:“難得難得”當奏疏讀完以後,崇禎已經作好了重大決定,果斷地吩咐說:“去,快替擬旨,派楊嗣昌總督天下勤王兵馬,儘早立功。”
他一直都想找個機會讓楊嗣昌上位,最好是進入內閣,這樣就可以時時應對了。只是,楊嗣昌的資歷尚淺,在他的面前,還有很多老資格的閣臣,就算他進入內閣,也要排隊。崇禎不喜歡這個排隊,故遲遲沒有提拔楊嗣昌,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時高興之下,崇禎也不自稱朕了,直接說我。這是他非常高興的時候,才會說這個字的。
明朝的閣臣,排序是有嚴格規定的,即使是皇帝,也無法干涉太多。基本上,要是沒有意外的話,熬資歷是必須的。當年張居正就是這樣熬資歷熬上來的。熬到前面的人都死了,就輪到自己出頭了。但是,如果楊嗣昌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立下大功,他就能將楊嗣昌的位次,儘可能的靠前了。首輔的位置不能保證,次輔還是可以的。
王承恩急忙問道:“那原來的五省總理……”
楊嗣昌目前的職務,是取代盧象升,擔任五省總理,負責和洪承疇圍剿陝西起義軍。這一封的奏章,正是楊嗣昌在接到任命以後的幾天內,醞釀而成的。真正的原因,乃是楊嗣昌不想和洪承疇平起平坐,他要凌駕於洪承疇之上。楊嗣昌察覺到崇禎對自己的觀感很好,因此就上了這份奏章。
崇禎隨口說道:“讓朱大典代替。”
王承恩情不自禁的有些愕然。
朱大典?
他有能力圍剿起義軍嗎?
崇禎一點都不在意。只要能夠為楊嗣昌騰出位置,朱大典的能力再差,也沒有關係。朱大典的能力差,上面不是還有一個洪承疇嗎?他隨口說道:,“山東都是張準的地盤了,朱大典還呆在那裡做什麼?趕緊走是正經。張準已經扣留了洪承疇的糧草,洪承疇正有本彈劾朱大典呢。”
其實,洪承疇彈劾朱大典,純粹是找人發洩來著。得知自己的糧草被張準搶走的訊息,洪承疇內心的慍怒,還是非常明顯的。三十艘漕船的糧食,其實不多,洪承疇也沒有太過放在眼裡。關鍵在於面子,在於規矩。張準這麼做,純粹是針對他洪承疇個人的。這筆賬,他當然記下來了。
不過,洪承疇暫時還無法奈何張準,因此,他只能是先找朱大典的晦氣。朱大典能夠管到張準嗎?白痴都知道,根本管不到。但是,偏偏從體制上來說,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