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第103集《妙法蓮華經》

果報,但是你們離佛道久遠。你這樣子去刺激他,對他沒有好處。蕅益大師說,“進不能薦取圓理,退不能遵守三權”。他的根機就是這樣子,他的根機就只能夠去單向地修學,他只能修四諦法趣向涅盤,他只能修六度趨向菩薩道,如果你一定要從一心真如的角度去惱亂他,結果呢?他不但不能成就一心真如的妙理,他連他自己的本分的權法也失掉了。

所以,如果我們“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說你這樣子修,你修到什麼時候都沒辦法成佛的,因為你今天有所得,就形成單向的功德,你不能成就總持的功德,那你用圓教的思想去問難權法,但是他的根機又不夠,所以就變成一種惱亂了。“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你從佛道的角度是放逸的,你是得少為足的,從大乘的角度是懈怠的!——你不能這樣擾亂他,因為他的根機還不夠。

看第四個,不諍競。

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

這個“戲論諸法”是什麼意思?就是你一個初心菩薩在說法的時候,不能夠跟人家去互相比較、爭奪高下。在哪裡比較高下呢?消文釋義。你看,我消的文比你漂亮,我用的言辭比你美妙。那麼就忽略了觀心的重要性。這個文字相,重點是要能夠啟發他內心的智慧觀照,而不是在整個消文釋義當中求其美妙。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不要在美妙的消文釋義當中去爭奪高下,就是不諍競。

總而言之,這個意安樂行,慧思禪師講出兩個重點,叫做“無惱平等安樂行”。第一個,心中不要惱害眾生;第二個,就是平等,要慈悲包容。整個慈悲包容是指觀行。前面的止行就是無惱,不要惱害對方既有的善根。慈悲包容看下一段,就是觀行。

癸二、頌觀行

我們透過對治的方法,把我們自己引導到一種平等的慈悲心。

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

前面講到我們意業的四種過失,嫉誑、輕罵、惱亂跟諍競這四種過失。這四種過失變成惱害眾生了。那怎麼辦呢?佛陀提出了四帖藥來對治:

第一個,以大悲心對治嫉誑。“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就是說你行菩薩道的目的不是跟人家比較的,你不是要跟人家比較誰好誰壞的。行菩薩道是要怎麼樣呢?“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你是要為眾生拔除痛苦的,你不是要跟他比較高下的。這第一個,生大悲想。起大悲想,你就不會嫉妒他,也不會內心有太多的虛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第二個,治輕罵。“於諸如來,起慈父想。”這個如來是指眾生,因為眾生是未來的諸佛,雖然他現在走上三乘法門,但是三乘慢慢久了,他就會迴歸到一佛乘了。因為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所以從長遠來說他是未來的諸佛。我們對未來諸佛應該怎麼樣?生慈父想。他是我們一切眾生未來的慈父。這第二個,從未來來看,他是慈父。

第三個,治惱亂。“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這個菩薩是指的什麼呢?三乘的行者。因為三乘的行者就是菩薩道,從一佛乘的思想,他們也是走在成佛之道,只是他是繞一個彎子。我們一佛乘是直接契入清淨心而生起菩提願,他們雖然繞彎子,但他們也沒有離開菩薩道。三乘的菩薩都是一切眾生的善知識,他們也有他們教化的相應的弟子。所以我們對十方三乘的菩薩,應該怎麼樣呢?“深心恭敬禮拜”,因為他是眾生的善知識,他也在教化他相應的眾生,所以“起大師想”。

第四個,治諍競。“於一切眾生,平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