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第103集《妙法蓮華經》

生瞋,所以它涵蓋兩個煩惱。就是,我們心中本來要追求一個東西,這是貪。但是你發覺你的競爭者,他比你優秀,那麼這個時候你就瞋了,由貪轉瞋了。就是你要貪一個東西,結果你發現對方比你做得還好,做得更好,結果你就由貪轉瞋。這是嫉妒心,就是對立的嫉妒心。

第二個是諂誑。這個諂就是“藏逆露順,不任教誨”。諂就是你把你的缺點隱藏起來,把你的優點儘量在大眾中表現出來,這種人就很難去反省,很難教誨,這是諂。誑呢,就是“矯現有德,以圖利養”,儘量在大眾當中表現自己有功德。有事沒事拿一串念珠,在大眾當中給人家看,其實你根本就一天沒有念太多佛號。

所以,諂跟誑,它們兩個共同點就是虛偽不實。當然目標不一樣,一個是不任教誨,一個是圖求利養。所以它後面的對治就是直心是道場。

這個諂誑我們解釋一下。諂誑跟嫉妒其實對治方法是一樣的,因為這兩個很接近,都是對立。它們兩個的對治就是以正直的心對治,後面會講到。諸法因緣生,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因緣就是說,我們要知道,一個菩薩,我們在行菩薩道的時候,難免都會跟眾生互動,特別是同參道友。同參道友我們最難相處。你跟長輩和晚輩很好相處,對長輩就是恭敬,對下輩就是慈悲。最難相處的是同輩,尤其是修行差不多的,年紀也差不多的,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嫉妒、諂誑。

,!

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所以我們要講,順從因緣。其實我們不但是順從真如,也要順從因緣。因緣所生法就是每一個人各有各的專長,你有你的特點,他有他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那你怎麼辦呢?你找到你的定位就好,你不要管別人怎麼樣。有些人可能適合做打掃工作,有些人適合做人事協調,有些人適合編講義,都沒關係。你的專長是什麼,你就找到你的定位,做你該做的事情,做你適合的事情,然後隨喜別人的功德,就叫正直。

就是說,因緣所生法最怕你怎麼樣?對立,跟人家比較,我怎麼樣,你怎麼樣。這一比較的時候,嫉妒心出來了,諂誑也出來。這個就是落入於比較,就是你內心不正直,你沒有很真實地面對自己。你沒有真實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攀緣別人,拿別人跟自己對比,那你自己就起煩惱了,是這種情況。

這個是不嫉誑,這是意業的第一個,不能有嫉妒跟諂誑之心。

我們看第二段。

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

諂誑只是內心,如果你沒有好好對治,就變成口業了,你開始輕視、謾罵這種學佛道者。這個學佛道者就是三乘的同參道友。對同參道友你就會怎麼樣呢?“求其長短。”求其長短就是,你用你的長處去攻擊他的短處。所以蕅益大師說,我們學菩薩道人要“取其長以自益,勿求其短而忤彼”。就是你要看他的優點,來當作你學習的物件,要包容他的缺點,那你就不會容易去輕慢你的同參道友。第二個,不輕罵。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薩道者,無得惱之,令其疑悔,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

第三個,不要惱亂修行者。你不但是不輕罵,你還不能出口去惱亂他。怎麼惱亂呢?就是說,“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他們由於每一個人的根機不同,就有求聲聞乘的,追求寂靜涅盤的,有求辟支佛的,有求菩薩道的。你自己學完《法華經》以後,當然你的視野更開闊了,你站在一念清淨心的角度,來看十法界的因緣果報是如夢如幻。雖然你的見地的水平高,但是你應該怎麼辦呢?“無得惱之,令其疑悔。”你不要去刺激他,說,哎呀,你們這些修三乘的人都是心外求法,雖然你們成就相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