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薩。
他不但是有人做眷屬,他還有佛法的這種車乘。這個車乘能夠運載。有什麼車呢?有四種車:象車、馬車、牛車、羊車。象車跟馬車表示中道實相的教法,這個是實法。象車就是圓頓的一心三觀,馬車是次第一心三觀。這都是真實法,是隨順真如的。牛車跟羊車表示權法,空性的權法。牛車是體空觀,羊車是析空觀,方便的教法。所以,這個法報二身不但是有菩薩做眷屬,還有各式各樣的權實的二法來做輔助。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那麼這個法報二身幹什麼呢?他除了有這麼多的財富,有這麼多的眷屬,有這麼多的教法,他經常怎麼樣?“出入息利。”他跟眾生要互動的。自行的功德叫做入,就是你把東西買進來,遇到好的因緣再把東西賣出去。買進來叫做自行的功德,把東西賣出去就是化他,叫做出。在這一進一出裡面得到一些功德,“乃遍他國”,普遍在整個九法界當中。所以,應化身度化的偏重在三界,而法報二身遍整個九法界。
這當中,“商估賈客亦甚眾多”。商,行商的是從他方來本地做貿易的,叫做商。他方,就是法報二身說法的時候,有他方菩薩來聽法,叫做商。本土的,在本土做貿易的叫做賈客,就是本地的菩薩來聽法,叫做賈客。“亦甚眾多。”
我們前面說過,這個小孩子有兩種情況:小時候是離家出走,長大以後比較能夠開始找衣服飲食,慢慢地找到一些基本的資糧。他的父親也是兩種情況:一個本門,一個跡門。本門,財富廣大,眷屬眾多,利息豐盛。跡門,他為了尋找兒子,他不惜離開他自己所住的豪宅,而住在一個簡陋的小城市。這是講到跡門。
我們一般跟佛陀結緣,本門、跡門都要結緣。你看有些人他只是修理觀,尤其是禪宗,很喜歡修理觀,經常正念真如,“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內觀的時候,那你跟十方諸佛的法報二身結緣,因為佛陀的法身、報身就是在一念心性裡面。所以你一旦攝用歸體,那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跟法報二身結緣。
但是你可別忽略了跟應化身結緣。所以我們要透過事修,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諸位!我們講一個現實的問題。其實對我們凡夫來說,真正對我們產生大利益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陪著我們流轉生死、為我們講經、為我們施設了戒法的釋迦牟尼佛。所以,你要不跟應化身結緣,那你變成一種好高騖遠了。你只跟法報二身結緣,那你這樣子很難得到應化身的度化。所以我們兩個都要結緣,理觀跟法報二身結緣;事修,透過禮拜、讚歎、供養,跟應化身結緣。
總之,這個小孩子的父親有兩個身分:一個是大悲應化,一個是福慧功德圓滿的法報二身。這說明父親跟兒子之間的情況。
寅三、子遂到父城
我們看寅三的“子遂到父城”,慢慢開始準備要相遇了。看經文。
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時貧窮子”,這個貧窮的兒子,我們前面說過,小時候是到處跑,離家出走;長大以後,開始注意到現實問題,開始要吃飯,要穿衣,就開始知道要蓄積一點資糧。當時佛陀沒有出世,就修禪定,修苦行,靠了這個資糧,“遊諸聚落,經歷國邑”。聚落是小村莊,國是大國,邑是中等的城市。這比喻什麼呢?國——十八界,邑——十二處,聚落就是五蘊,簡單地說就是身心世界。就是經歷過整個六道輪迴,慢慢地跟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的八相成道相遇,終於受生於佛世之中。這個就是一種感應道交。
但是我們要說明一下。蕅益大師說,能感的是三乘的善根,所感的是佛陀應化的大悲。所以諸位!我們今天能夠感應佛陀,你靠人天的善根是不可以的。你說,我做慈善事業。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