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第36集《妙法蓮華經》

目。因緣所生法是所現的東西,就像鏡子現出影像,但是那個影像不能代表鏡子。鏡子是能,影像是所。我們很多人會把影像當成鏡子,這是不對的。

所以,必須把理觀放進去。說是“藏性周圓,循業隨心法法全”。就是這個法,一切法是怎麼來的?你怎麼就今生變成一個女眾的法,他變成一個男眾的法,有些人變成諸天的法?因為真如本性的內心具足一切法的本質,而每一個人造業以後,這個業力去熏習我們這念心,就“因緣所生,唯心所現”,是你的心變現出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本來是平等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我們各造各的業。你過去造了女人的業,所以女人的心態,你的心就把女人的相狀給變現出來了。

這個地方就是安住真如來修觀。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明一件事:們的重點要放在解脫道,因為從現實的角度,權法對我們是急迫性。後面佛陀會說三界火宅,佛陀沒有讓你馬上成就功德莊嚴,而是趕快離開火宅,所以出離的權法對我們是當務之急。但是你別忘了一件事情,你遲早要成佛的,不管你願不願意。所以你為了你未來能夠對接方便,你必須把理觀放進去,才不會錯損菩提。

諸位,修解脫道的時候,不能損害你未來的菩提道。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法法消歸心性”,站在心性的角度來斷惡、修善、度眾生。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用心性裡面的空法去破惡,用心性裡面的假觀去修善,但是都是會歸到一念心性,這樣就對了。用權法跟實法的相互關係,就是把解脫道跟菩提道結合在一起,先求安住,再求調伏跟引導。

四念處是這個概念,其他的法都是這樣操作。這個就是整個《法華經》的核心思想:“會權入實,權實不二。”舍利弗尊者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開始知道“我定當作佛,心生大歡喜”,是這麼一個概念。這以下就說明舍利弗尊者的理解。看己三的“如來述成”。

己三、如來述成分三:庚一、昔曾教大;庚二、中忘取小;庚三、還為說大

,!

前面是舍利弗尊者講到自己在〈方便品〉對權實二法的理解,這以下佛陀親自給他印證而認可,如來述成。

這以下有三段,我們先看第一段。

庚一、昔曾教大

看經文。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這段是佛陀在印證,印證他說的話是對的,一方面講出過去一段往事。佛陀告訴舍利弗跟法華會上的諸天、人、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出家修行人;婆羅門,就是當時的貴族等),說,我在過去兩萬億佛之前教化過這些聲聞人。這是什麼情況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曾經有一次做大通智勝佛的王子。大通智勝佛沒有出家前是個國王,他生了十六個王子,釋迦牟尼佛是其中一個。後來大通智勝佛出家了,那十六個王子也跟著出家了。出家以後就各學各的,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學《法華經》。釋迦牟尼佛作為出家的一個菩薩法師,就跟他的弟子講《法華經》。當時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這些聲聞弟子都在場。

所以說,從那一次大通智勝佛的十六王子到現在釋迦牟尼佛的出世,中間已經經歷了兩萬億佛所這麼長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釋迦牟尼佛當然不斷地進步,他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緣故,“常教化汝”,經常地教化舍利弗等聲聞弟子,教化《法華經》大乘的思想。而且“汝亦長夜隨我受學”。這個長夜就是,因為這些聲聞當時的情況還是無明未破,猶居凡位,心中的顛倒妄想沒有破壞,所以叫做長夜。當時我就以種種的方便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