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你要先懂實法。你教化他,你要知道最終的目標在哪裡。知道目標,你才有資格講過程。
第二個,善巧方便。你看很多人,他就說,欸,我也可以施設方便。對不起!你要施設方便,你要布這個局,說你怎麼怎麼修行,可以!但是你要有把握,別人照你說的方法去修,修到最後,你要有本事讓他跟真實法對接。你看很多人,他也施設一個方便,但是,方便法成就以後沒辦法接了,因為他偏離了真實法。
佛陀的方便都是趨向於真如的,後面會說,佛陀有本事給你施設方便,他一定為你負責到底。佛陀說,持名唸佛,那你好好唸佛就好。佛陀敢施設這個方便。你念佛一開始是事相,有所得嘛,一句佛號唸誦聽,你捕捉的是一個聲音。但是沒關係,你一開始注意所念的佛號,念久以後,你慢慢就說,欸,唸佛是誰?你自己會迴光返照,能唸的心也不可思議。所以佛陀能夠施設方便,他每一個方便他是有考慮到佈局的。就是說,這個方便最後是趨向於真實的。
,!
所以,作為一個導師,他要有實法、權法,他能夠通達權實二法,叫導師。先把這個導師的特點講出來。
醜二、將導喻 分二:寅一、中路懈退喻;寅二、引至寶所喻
再看第二段,將導喻。
那麼具足權實二法的導師,他怎麼樣來教導他的眾生呢?他的方法是什麼?看方法。方法有兩段。
寅一、中路懈退喻 分二:卯一、退大;卯二、接小
先看寅一的“中路懈退喻”。這個地方又分兩段。
卯一、退大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導師引導了很多很多的苦惱眾生要去追求廣大的珍寶,但是,他們“中路懈退”。到了中途的時候,大家實在是精疲力盡,沒辦法再走下去了,就跟導師說,“我等疲極,而復怖畏”。為什麼走不下去呢?有兩個理由:這個路實在太長了。你要說五十由旬,勉強忍一下就算了。五百由旬,我們實在是精疲力盡了。這第一個,身心疲憊。第二個,對未來充滿了怖畏。生死輪迴,你不知道你以後發生什麼事,弄不好到三惡道去了,所以對未來的路也是充滿了怖畏,沒有信心。既疲累,又怖畏。
所以,這兩個條件之下,眾人真的走不下去了,“前路猶遠,今欲退還”。前面實在太遙遠了,所以就準備完全放棄了。就這個人準備要修外道了,不學佛了。
所以古人說,大乘佛法,行山願海,時空無盡。你叫一個凡夫眾生,說你有本事從現在開始,三大阿僧只劫無怨無悔地走下去,很多人可能不敢走。為什麼不敢走呢?有兩個理由:三大阿僧只劫不是三劫,諸位!時間真的拉太長了。第二個,這個生死輪迴充滿了危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哪一生的時候,稍微放逸一下,你就墮落到三惡道去了。墮落到三惡道,受了痛苦也就算了,你這個善根還要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所以,又危險又疲累,就沒法走了。沒法走怎麼辦呢?就跟導師講真話,就白告:“我等疲極,而復怖畏。”
卯二、接小
那看看導師怎麼辦呢?看第二段,接小。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這地方有兩段。第一個,先講施設化城。
這個導師,他可不是一成不變。雖然他的目標很明確,要能夠成佛,趨向寶所,但是我們說過他有方便力。他就想啊,此等凡夫眾生實在可憐,你放棄了珍寶,那你就永遠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