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章 第7集《妙法蓮華經》

。虛空,只能說它離一切相。離一切相,這個時候已經悟到了本體。

這個時候,六祖大師這高手繼續問:還有修證否?這個關鍵了。就說你那個清淨心是可以修證的嗎?跟因緣所生法是有互動的嗎?懷讓禪師說:“修證即不無,染汙即不得。”雖然是清淨,離一切相,但是它怎麼樣?即一切法。這個關鍵了。

諸位!我們剛開始內觀的時候,是莫向外求。對不對?內觀真如,啟動我們內心的即空即假即中,清淨心,菩提願。但是這個菩提願到最後是怎麼樣?它可以跟外境互動,它一定能夠把你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拉到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還有修證否?修證即不無!就是有修證。所以《法華經》的空觀的特色,它可以跟因緣互動,這是它的高明。

,!

也就是說,你修《法華經》,等於是把解脫道跟菩提道一次修了;你不修《法華經》,你肯定在解脫道修行很久——從假入空,然後再從空出假,再發菩提心。所以,你本來是要三階段修學,但是你修了《法華經》以後,你那個空性的智慧,它的好就好在哪裡呢?它能夠跟外境產生互動。它那個空,不會在面對人事的時候得到破壞。這個就是《法華經》的思想。因為它是本來的東西,它不是你透過修行去捏造一個相狀,然後你住在這個相狀。那這是個方便門。

所以,《法華經》認為應該是從內觀而到外轉,“以觀心故”,一切的“惡覺不起”,“心數塵勞,若同若異,皆被化而轉”。就是說,當我們開始先內觀、隨後啟動清淨心菩提願以後,開始去轉化外在的因緣。整個《法華經》就是說,你修空觀的時候不怕,你不會偏空。因為它最後的空觀一定會發起菩提願,因為它是向內安住的。

我們整個《法華經》的修學,三個階段:安住、觀照、發願。這個三個是一體的,同時的。

甲二、淨土門。乙一、堅固信願;乙二、圓滿佛號。

我們看第二個,淨土門。

前面的三階段的修學,是講到聖道,一種成佛之道。我們現在講淨土門。就是說,我學了《法華經》以後,對我念佛往生到底有什麼幫助?我們來看看《法華經》跟持名唸佛互相結合的好處在哪裡。

乙一、堅固信願 丙一、心性本具;丙二、隨緣顯現

先看第一個,堅固信願。對我們往生的信心跟願力堅固不可破壞。這地方有三段,我們先看第一段。

丙一、心性本具 分三:丁一、總明;丁二、別明;丁三、結勸

丁一、總明。

總明,當知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都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

這一段很重要,這個地方你要注意聽。為什麼?唸佛跟《法華經》有關係,這個地方第一句話很重要。就是說,首先我們應該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為什麼對我們有加持力呢?你如果念一個阿羅漢,比如目犍連尊者,你念這個名號對你沒什麼加持力。我們為什麼念其他的名號沒有加持力,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加持力呢?

那當然,諸法因緣生,跟因地,就是這個名號是怎麼來的有關係。你看到它是怎麼來的,你就知道它最後的結果是怎麼去的。因為這個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無量光、無量壽,他一開始“皆本眾生建立”。佛陀發的四十八願,每一個願可不是為自己而發的,他是為眾生而發的;發了願以後,把四十八種功德力放到一句佛號上。所以諸位!佛陀的功德為什麼能夠跟眾生分享?你說阿羅漢,為什麼阿羅漢的涅盤不能分享?說某某阿羅漢,要不我到你的涅盤裡面跟你一起擠一擠,我進去你那個涅盤寂靜跟你一起受用。不可以!阿羅漢可沒有這種他受用的功德。他這個房子,他一個人剛好而已。

為什麼佛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