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章 第7集《妙法蓮華經》

未來要跟假觀、跟菩提心要能夠銜接得上。這個關鍵在這!所以,學《法華經》為什麼不容易走上偏差的道路?它一開始從解脫道的時候,就讓你走上一種正途了。所以你修空觀,然後產生忍辱,自然生起大悲心。

這個還是前半段的跡門,“約跡門開權顯實”。

丁二、發起功德。

一心三觀,後面它這個修三觀,再憶念佛陀的功德,那就不是大悲心了,那叫菩提願。我們看下一段。

二、諸佛護念,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前面的“坐法空座,著忍辱衣,入慈悲室”,是跡門的<法師品>。這個地方是本門的<普賢菩薩勸發品>,最後一品。

就是說,你如法地修學內觀的智慧,安住清淨心,觀照十如是,最後發起菩提願,有四種功德:

第一個,得到諸佛護念。諸佛為什麼護念你呢?蕅益大師解釋,因為你跟佛陀走到了同一個家裡面,就是得到同體法性的加持。諸位!你學《法華經》以後會有什麼差別,你知道嗎?當然你可能往生,那更好;即便你不修淨土,即便你不往生,你未來會生長在佛陀的世界(後面會講),因為你提早進入佛陀的知見。

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乞丐,不是趕快去賺錢,而是先回家。你等於是直接進入佛陀的家,“真是佛子”。本經說了,就是說你修《法華經》,乃至一念的信解,佛陀讚歎你:“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你是佛陀的真實的兒子。我們是佛陀的兒子,但是現在是怎麼?在外面流浪的兒子,沒有回家的兒子。你學完《法華經》以後,是一個回家的兒子。所以能夠得到諸佛護念,你生生世世生長在佛陀的這種攝受的因緣。

第二個,植眾德本。你能夠歷事煉心,透過假觀能夠積集廣大的資糧。

第三個,入正定聚。你能夠觀照一念心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有這種智慧的善根。前面的植眾德本偏重福德力,這個入正定聚表示是我們的善根力。

最關鍵的是下面這句話:“發救一切眾生之心。”你很自然地發起菩提心,很自然。

我說實在,諸位!你現在聽《法華經》,如果你把《法華經》聽完以後,經過四年或者五年聽完以後,我建議你做一件事情,你再去受一次菩薩戒。再受一次菩薩戒,你會發覺,你發的願跟你之前什麼都不知道所發的願是完全不一樣,你得到菩薩的戒體也不一樣。你以前只是叫做善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反正師父叫我發我就發。但你再受戒的時候所發的願,是從內心的觀照而發動出來,那是堅定而圓滿的力量。

《六祖壇經》有一個公案,說是南嶽懷讓禪師去參訪六祖大師。懷讓禪師其實那個時候學過唯識、中觀的大乘的思想,但他覺得有點不究竟,就去參訪六祖大師。六祖大師,那個高手見面,廢話不多,直接匯入核心思想。他只問他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一個人有沒有在修法華內觀的思想,這句話一問就知道了。他答不出來。答不出來表示他沒有在內觀,他的心還是在修法。你今天修個唸佛、楞嚴咒,明天修個什麼佈施、持戒。你的心都是向外追求一個法的力量來攝受你。所以你一聽到說,你從什麼地方來?就答不出來。

當然,懷讓禪師是很謙卑的,就留在六祖大師的座下跟他學了三年。學了三年以後他就開悟了。開悟以後六祖大師又問:你從什麼地方來?他回答說:“說似一物即不中!”一念心性是離言說相的,它沒辦法形容。你說它是空,也不對,因為它離相。你說它是空,它還有個空的相狀。它叫做清淨!清淨,嚴格來說,它不是染汙,也不是清淨,它是離相。你說虛空是什麼相狀?虛空沒有相狀。你不能說,哦,虛空是清淨相。如果是清淨相,它就是染汙相的對立面了,就落入對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