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地方把窮子的譬喻來合佛陀五時說法。
我們先看第一段。
頓教:華嚴時
父——即遣傍人,急追將還
子——窮子驚愕,悶絕躄地
父子之間最初的相遇,就是相遇在華嚴時,也可以說是佛陀去測試這個窮子:我過去教給你的大乘善根到底退沒退。所以佛陀在華嚴會上當然是“演大教,說華嚴;塵剎海,現寶蓮”,佛陀把大乘的因果表現出來。因地就是發菩提心,六波羅蜜;果地就十地的功德。我們看講義裡面說,父親“即遣傍人,急追將還”。這個傍人是誰呢?就是法身菩薩。華嚴會上的法身菩薩,講這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廣大功德,目的就是讓他趕快地回到我過去教你的大乘善根。這個是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
但是不幸的是,這個兒子是怎麼回事呢?“窮子驚愕,悶絕躄地。”這個兒子大乘善根退失了,而且又被三界的生死痛苦深深地折磨,所以他厭苦欣空,對有為諸法可以說是“一朝被蛇咬,終日怕草繩”。所以,他看到佛菩薩的功德,不但不生起歡喜,還產生驚怖錯愕,乃至於悶絕倒地。就說明這個法,法大機小,不契機。
不契機的後果,有可能不但沒有幫助,還求升反墜。所以佛陀趕快把這個大乘法收起來。佛陀說,別追了,放他去吧。佛陀開始怎麼樣呢?施設方便,就講這個漸教法,方便法門。
漸教:
阿含時
父——密遣二人,僱汝除糞
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
方等時
父——長者有智,漸令入出
子——心相體信,入出無難
般若時
父——顯示珍寶,所應取與
子——領知眾物,無心希取
在華嚴時,佛陀遣傍人追,結果追不回來,還悶絕躄地。佛陀就開始施設方便。對佛陀來說,很重要的第一點,就是先把他帶回家。先不談行菩薩道,讓他先工作。所以第一個,佛陀先施設公開的教法,就是四聖諦的阿含時。
我們看那個父子之間的互動。父親是“密遣二人,僱汝除糞”。這個很重要。就是說,秘密地叫菩薩把身上尊貴的衣服、瓔珞都脫掉,就顯出一個貧窮人家的打扮,把這個窮子帶回來。幹什麼呢?做清潔,就是清淨身、受、心、法裡面的煩惱跟業力,透過不淨、苦、無常、無我來消除煩惱罪業,先把他生命裡面的空性現出來,讓他先求安穩。所以父親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就是契機。
我們看兒子的反應。“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兒子這個時候的心,是有所得心很重。有所得心重的人,他一定要先知道我這樣子做有什麼代價。佛陀說,你這樣做的代價叫做涅盤寂靜,從今以後,你不用受生老病死的折磨。這個窮子一聽,生大歡喜。雖然除糞的工作很辛苦,但是滿足心願,所以他馬上接受。
阿含時是佛陀針對這個善根退轉的窮子量身定做的一個法門,就是咱們現在先不談功德莊嚴,先解決生死問題。這是務實的、而且適合他根機的。阿含時。
,!
經過公開地教化,本來到阿含時證得我空的涅盤以後,按說這個聲聞人應該大事已辦了,但是佛陀並沒有放棄,佛陀實施秘密的教化。
首先,在方等時,我們看父親怎麼做。“長者有智,漸令入出。”這個長者就是佛陀,佛陀就安排了一個很重要的聚會,叫做《維摩詰經》,佛陀讓聲聞人善巧加入了《維摩詰經》法門的行列當中,就產生入跟出的差別。“入者,始聞大乘功德;出者,猶見丈六說小乘法。”就是說,他一方面聽到大乘功德,但是從方等回來的時候,又聽到佛陀講四諦法,而且,互相不妨礙。就是說,起碼你不排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