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求快樂沒有錯,但是要加兩個字:安穩。請你追求安穩的快樂,不要追求有過失的快樂。
這段勸修的核心思想只有四個字,就是“勤修精進”,這是成敗的關鍵。
其實佛法修學,尤其是老參,最怕落入什麼?落入一潭死水。你看有些人,年輕開始修,到老的時候,修行就是怎麼樣?就是做功課。時間到了就去拜佛,時間到了就拿念珠來唸佛,時間到了又去做其他事。就是說,他沒有注意一種修行的意樂,修行變成一潭死水。注意!死水不藏龍!沒有一隻龍是在死水,都是在活水。
所以,你要“勤修精進”,就是說,你不能什麼都“無所得”。佛陀的意思就是說,你修我空觀有所得的,你能夠怎麼樣?自在無系,無所依求,今生成就安樂,來生成就涅盤。所以修行它是怎麼樣?要有一個目標。
就像我們淨土宗也是一樣,你不是時間到就唸佛,你那個佛號要有一個引導性,你要有依報莊嚴、正報莊嚴、功德莊嚴,莊嚴想、功德想。就是修行不是隻有法門而已,要有意樂,最怕就是落入一潭死水。所以佛陀講三乘以後就勸修。怎麼勸修呢?勤修精進,思惟這個修行的功德。
卯三、合適子所願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
佛陀講三乘的法門,其實是面對三乘的根機。我們說過,凡夫的修學契機比契理更重要,不見得要圓滿,重點在相應。
那麼為什麼四諦法適合聲聞人呢?什麼叫聲聞根性呢?他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內有智性。聲聞人的特點,智性,他要有出離心。一個人落入痛苦不可怕,但是他對痛苦要有一個強烈的覺知。聲聞人對痛苦的感受很強烈,他那種對痛苦的自覺性很強,他能夠很主動地“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厭惡生死。這是第一個,他對生死的痛苦覺性高。第二個,從佛世尊,殷勤精進,欲出三界。他有這種追求涅盤的決心,“自求涅盤,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第一個他有智慧,第二個他有出離心。
其實,三乘所修的法都是空性。簡單地講就是,出離道不需要修到一心三觀,就是我空,你只要放棄主宰,不管你是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都是方便,重點在於拔掉那個我,那個自我意識。但是同樣是我空,智者大師說,聲聞人的我空要帶一點苦諦,那是他以“苦諦”為根源。就是他帶有一種出離的我空,他是為了厭惡痛苦而成就我空。聲聞人的下手就是無常,無常就是痛苦。你想想看,你說所有的事情都是暫時的,那世界上就沒有一個有價值的了,所以無常故苦。你用無常去看所有的人事物,沒有一件有價值的。你會去追求天上的彩雲嗎?它再漂亮也是暫時的。所以聲聞人的特性就是,他從苦諦下手。
我們再看緣覺乘。緣覺乘智慧更高了。看經文。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
第二種人是緣覺種性。緣覺種性他見佛聞法信受以後,殷勤精進。他是幹什麼呢?“求自然慧。”什麼叫自然慧呢?就是他對十二因緣的生起跟還滅有很深的體會,而這種因緣法基本上是一個自然法則,所以叫自然慧。第二個,“樂獨善寂”。緣覺乘的特點就是喜歡寂靜,就像鹿。鹿不依人,它不喜歡跟人在一起,它喜歡寂靜。那麼,他深知諸法因緣的起滅,他知道諸法是怎麼生起,也知道諸法怎麼還滅,所以他從因緣裡面悟到我空的思想,就出離三界。
聲聞人的我空,是從苦諦而發展出來的。緣覺乘的我空,是觀緣起緣滅,他這個根機利。他也不管痛不痛苦,反正因緣生就是無自性,這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