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莊嚴相。智積菩薩就讚歎。
這些所謂的三乘的權教之人,經過文殊菩薩“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按照《法華經》的思想,除非你能夠會歸到一心真如,修即空即假即中,發起清淨心、菩提願以外,你所修的法門都叫事修。事修可以讓你成就安樂道,可以讓你成就解脫道,但是你跟菩提道無緣,因為你沒有找到正因。而《法華經》能夠“演暢實相義”,講到中道的實相,開闡一佛乘,一佛乘就是權實不二,所以文殊菩薩依止《法華經》,廣泛地引導三乘的行者“令速成菩提”。
這一段的讚歎,核心思想在最後這句話,“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會權入實。成佛的關鍵點,其實就是你內心要能夠先跟一心真如的清淨心、菩提願相應。這樣子,你不管修什麼法門,你今生可能只有佈施、持戒,也只有唸佛,雖然你只修三個法門,但是因為你的根本是清淨心、菩提願,所以你還是走上成佛之道,你跟佛陀走了一個同樣的道路。當然你的資糧力比較弱,但是不能否定,你是真實的佛子。所以,這個成佛的關鍵不在於事修,在理觀。所以智積菩薩讚歎文殊菩薩善能教化這些龍宮的眾生。
庚二、智積提問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
智積菩薩用偈讚歎以後,文殊菩薩就自己出來表態了。他說,我在大海當中主要是講《法華經》,講一佛乘的思想,中道實相思想。
這個時候,智積菩薩就起疑問了。他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說《法華經》的思想,它是由內而外的,稱性起修的,這是一個很高深的法門;你要能夠觀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然後才能夠帶動你的事修的。那麼,這是“諸經中寶”,這個寶就像摩尼寶珠,能夠統攝你一切的善法,趨向佛道,這是“世所希有”,是希有難得的妙法。這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頗,就是難道。難道真的有眾生依止《法華經》的一佛乘妙法的修學而快速成佛嗎?
智積菩薩這一個問其實是有兩段:第一段是讚歎,第二段他是質疑。他是讚歎《法華經》如此的甚深微妙、世所希有;第二個,龍宮,什麼叫龍宮?這地方就是龍類眾生住的地方。龍類是什麼?是畜生道。畜生道,如果從因緣角度來看,是一個業障深重的眾生,是三惡道眾生。智積菩薩說,這個三惡道的眾生有辦法修這個微妙的法門成佛嗎?即使《法華經》如此的甚深微妙、世所希有,而你作為一個畜生道的龍類,就算聽了《法華經》,你真的能夠快速成佛嗎?就提出這麼一個疑問。
我們看文殊菩薩怎麼回答。
庚三、文殊回答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
文殊師利菩薩就舉出他自己親自教授的一個弟子成佛的過程。他說,有娑竭羅龍王女,這個龍女只有八歲。文殊菩薩意思就是說,成佛跟他外表的業障不業障沒有關係,跟你煩惱重不重也沒有關係,因為這都是可以改變的,重點是你能不能掌握清淨的傳承,就是你是不是能夠以一個正確的方法直觀你內心深處的清淨心、菩提願,這是核心。說,我這個人業障很重,煩惱也很重,我沒辦法修《法華經》。你講的是外行話。生死的東西是不可能破壞它的。我們只聽過光明破壞黑暗,沒有看過黑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