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因為你走不出過去,不是法門的問題。
諸位!首先我們要知道佛陀的角色,佛陀沒辦法改變你的思想。你懂嗎?佛陀不能夠說,哦,不可思議,進入你的內心世界,把你的開關改變一下,你的思想就改變。沒有這回事情!佛陀是指導一個方法,讓你自己走出你自己的過去。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你自己下功夫。因為今天這個局面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也只能我們自己去收拾。當然,我們不否定佛陀的開示的重要,因為他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個人覺得,安住一念心性是極端重要,因為它影響到你未來的成敗,就是你未來走的路是走得快還是走得慢,你是不是成功地擺脫過去的習氣。雖然我們不可能馬上改變自己,但是你安住一念心性,你今天看人生的角度不一樣,你的改變會很快。同樣的煩惱、同樣的業力,你今天去拜懺,你站在我本來就沒有業力的角度去拜懺,還是起慚愧心?拜一部八十八佛,別人要拜百千萬拜!如果你執著,我就是業障凡夫,我就是時時勤拂拭,我今天擦一點,明天擦一點,那你就很麻煩,你會成鈍根人了。同樣一部八十八佛,操作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心性很重要,因緣的修證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你能力可以的話,你先花半年一年的時間在心性下功夫,你絕對值得。你建立一種“從心性看人生”,再回顧你過去,你會很有自信,你會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沒有安住心性,你敢講你“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敢講?你不敢講,這句話你講不出來。你悟入一念心性,你敢講“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而且你還敢講一句話:“佛道無上誓願成。”你就有底氣講出這句話來。雖然我有如夢如幻的業力,但是這個都不是我本來的東西。所以這個地方,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確有必要在根本上下功夫。雖然你一開始花很多時間,但是我跟你保證你絕對值得。
【學員提問】《法華經》講到稱性起修,弟子覺得從知道到做到,所謂從空出假、借假修真,真的很難,因為弟子還是比較喜歡在寂靜中修。寂靜和歷練需如何取捨?
【師父答疑】《法華經》的借假修真,的確是有寂靜修跟歷練修。我是覺得這樣,這個跟我們的根性、跟我們的年紀都有關係。這個我只是講原則,其實你最瞭解你自己。我們講出一個原則,你們自己去判斷,你應該寂靜修、是動中修,比例多少。我們講一個原則。
有些人,的確我自己看到,我的同參道友或者我的學生,有些人他是從歷練當中進步很快,的確是這樣。他越發心,你看他去年跟今年相比,真的進步很多。明白道理以後,有些人的根性,他是越面對複雜的環境越激發他的潛能,的確有這種人。但是有些人,他明白道理以後,他要先保養聖胎,要從寂靜裡面先站穩腳跟,然後再慢慢地從空出假,也的確是有這種人。這第一個。
第二個,年齡的關係。一般你年紀越大,理論上你要越收心,尤其是淨土宗。我們待會會講到淨土宗。這個因緣所生法是我們的熟境界,是吧?雖然你明白心性了,但是理可頓悟、事需漸修,畢竟是熟境界。所以從修淨土宗的晚年來說,我們不很鼓勵你面對太多複雜的因緣。就是你不能對自己太有把握,你懂嗎?你道理懂了,但是你沒有證得。
所以,到底是寂靜修或歷練修,第一個要看你的根性。有些人是越到複雜的地方他的潛力越好,他發揮得越好;有些人是越單純他發揮得越好。這第一個,根性。第二個,年紀。淨土宗,越接近死亡的時候越要收心。因為你要帶業往生,娑婆世界的因緣你今天要沉澱。所以這個地方跟年紀有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學員提問】打一個譬喻,如果有一天我們哪個學長突然就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