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的水力工坊依舊在陸陸續續的興建,並沒有因為越王府即將搬遷而受到影響。此間是江浙明軍最早收復的一個府,軍功授田制的大力推行,鄉間各處皆是辛勤勞作的農民,田間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城內更是由於人口的恢復而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農業恢復、人口愈加稠密、吏治轉好,商業自然而然的蓬勃發展起來。相較之下,唯有手工業的恢復速度較慢,而這更多還是受到了機械製造業的衝擊所致。
金華府的民生恢復狀況是其他府縣所難以比擬的,哪怕是臨近的衢州也要稍遜一籌。更何況浙西南的水力資源豐富,如今東陽江畔已是工坊林立,尤其是那些臨近東陽江的鎮子左近更是如此,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到臨近村鎮上的人力資源。
金華府城的越王府,越是臨近搬遷,事務就愈加的繁雜起來,外院的各個行政部門無不是忙得腳不沾地,便是入夜之後也沒有任何改變。燈火通明之中,他們需要在搬遷啟動開始之前將絕大多數的積壓公務解決,這樣在分批向南京轉移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有條不紊。
內院的私宅,陳文批閱了一整天的公文,此刻雖是沒有繼續處理公務,但是卻依舊坐在書房的案前,皺著眉頭捧著一本封面上寫著「科學」二字的書冊細細端詳。
科學,自然不是科舉的學問。這本有些單薄的書冊正是此前陳文計劃推出的用以探討、研究和宣傳基礎科學的雜誌,他手中的這一本已經是第三期的了。
「氣凝為形,發為光聲,猶有未凝形之空氣與之摩盪噓吸。故形之用,止於其分,而光聲之用,常溢於其餘:氣無空隙,互相轉應也。」
這段關於氣光波動說的論述乃是出自方以智的手筆,陳文上次在水利工坊力見過他之後便再沒有相見,不過這《科學》雜誌開始在邸報上打廣告徵稿,方以智便成了極為熱心的投稿人,這個東林黨的政治立場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對於科學技術卻很是熱衷,更是將《科學》雜誌視之為宣揚科學學說的平臺。
「物為形礙,其影易盡,聲與光常溢於物之數,聲不可見矣,光可見,測而測不準矣。」
為了更好的宣傳學說,方以智更是做了小孔成像的實驗,並且在雜誌上寫得分明,鼓勵其他讀者去如其一般的透過實驗來論證道理。
「這就對了嘛,有時間幹點兒有益於國計民生的事情,不比跟著那些東林黨棍們打嘴炮要強?」
「夫君這話就不對了,不放大言,在士林中沒有足夠響亮的名聲,又有幾人能夠聽他們的聲音。不過現在不需要了,《科學》雜誌給了他們更好的平臺,在這上面闡明理論,志趣相投者自然能夠看到,可比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在士林中闖名頭要省事得多了。」
周嶽穎略帶譏諷的話語中,陳文也是付之一笑。科學技術所限,這時代的讀書人並沒有如後世那般,享受著電視、廣播、網路的好處。缺少發聲平臺,往往只能口口相傳,想要施展抱負,哪怕只是讓更多人知道自身研究出的理論,首先要做的往往與實際理論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先要透過各種方法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宋時的王安石就是一個例子,仁宗時主張變法,不為採納,退而養望,屢次拒絕朝廷任用,士林中聲望日隆,最終靠著養天下之望二十餘載方得以主持變法。甚至當初向朝廷不斷舉薦他的那些好友,後來都因為新法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而與其割袍斷義,由此可以見一斑。
方以智的前半生始終在士林和官場上打滾,但是對於科學的熱衷卻能讓他抽出更多時間在研究和實驗上面,而非花天酒地。但是他同樣無法擺脫王安石的窘境,想要宣揚學說,首先則是要幹些與科學無關的事情,其中浪費掉的時間足以研究出更多有益的東西。
「夫君,這段其實也不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