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壽州的不少糧草都是由他們供應著。
白守良派出的探礦隊伍,順著山路叢林,進了潁州之後,不免的跟這些人遠遠的打了交道,雖然不至於被抓捕,可對方確實明白了這批人在幹些什麼事情。
葛莊鎮離勘查出來的潘張石炭礦不遠,兩者之間是沒多少起伏的平整道路,自然是運輸渠道中優先備選的商路之一。
當地駐軍明瞭了他們的任務之後,也沒多做阻攔,壽州的一些變化,早就傳到了這個隔壁不遠的地方,黑牛城的名聲和神奇,多多少少影響了軍隊將領的一些判斷。
黑牛城好東西多,是可以打交道的。
只是這個交道打起來,葛莊鎮有點過於高估了自己。
他們可以出人出力,但是要石炭礦產出的一半收益,其中大半最好是折算成鐵料交付。
若是僅僅這一點要求,白守良覺得還可以談談。
開發潘張石炭礦只是黑牛城後續發展的一個後備選擇,淮南的石炭目前增大了不少規模,壽州也有不少的石炭往這邊運輸,量雖不大,終究是有這種資源。
至於運輸,雖然是逆流水運,但用船總比陸路省事的多。
讓白守良覺得自己被敲詐的是葛莊鎮駐軍的第二個條件。
他們希望得到鍊鐵的技術或者裝置。
這一點,有點超出白守良的底線。
與廣勝軍合力建設鐵城,並完成了蒸汽機的鑄造生產,那是因為宋國在白守良心裡,總算是有點血脈關聯的族群,稍微在不怎麼先進的地方放放水,幫助宋國發展一點實力,能夠在接下來的亡國滅族之戰裡堅持的久一點,或者儲存多一點實力都行。
總歸是一場相識。
就算是這樣,鐵城也沒有獲得多少後續的鍊鐵技術改進更新,最新的技術和裝置,要麼在黑牛城,要麼在白雲鎮裡,在沒有主動外流的打算。
張衙內的事情多少有點寒了白守良的心。
他有這個預計,只是這個意外來的比他判斷的早了不少,自然也就少了熱臉貼冷屁股的打算。
在這個地界生存下去,還是的靠自己的實力。
連南邊的鐵城都不準備更新鍊鐵技術了,他又怎麼會把這種東西交給北邊的金國人。
鐵料是鐵料,交易給武安和石林的鐵料,也許會變成鎧甲或者兵器,但在這種不對稱交換的生意裡,黑牛城獲得了更多的原料,能產出更多的精鐵出來。
這些產量裡,除了黑牛城自身的使用,大半都是交易給了廣勝軍以及他們背後或者身邊的本土勢力。
仔細計算的話,兩邊的鐵料供應,大概維持在一比三甚至更多,三當然是廣勝軍這邊。
用北邊的原料,生產鐵料補充給南邊,若是佔了這麼大的兌換比例,南邊還是爛泥一攤,那也只能算是命運使然了。
誰都沒法救,白守良不準備當聖母,只做到不虧心就算他對得起來這裡一場了。
至於葛莊鎮為什麼會生出心思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有點跡象可循。
黑牛城不能把所有人都當傻子一樣。
這個時代,人活的艱難一些,那只是因為條件侷限,並不代表著智商不線上。
黑牛城所轄地盤滿打滿算,總計也就十多里方圓大小,光是這裡生活的數萬百姓,人口密度遠超正常城鎮,還能大致的保持穩定和平衡,本身就有點管理有方的架勢。
這點地盤,竟然保障了這麼多人口的生活物資,還能不斷生產出巨量的鐵料來,只能說明,黑牛城掌握了一種或者數種高超的鍊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