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②如果用以上四性推檢心本無生仍未入門,就應用四性推檢境本無生的道理了。如果境是自生的,那麼應該從境生境,便有二境的重疊。又心不緣境時,境也該常常現前,而實際上心不緣時境便不現,由此而知境必待緣,是不能自生的。假如從他而生,那麼從心生境,此境還屬於心中之境,怎能說是境?又心念兔角,兔應生角,而實際上心念之時,兔角是不可能產生的,所以不是他生。假如是共生的話,正如前面所說,各無能生的主體,又怎能從共和中而生呢?(注意:前面的二心並生,在此處應改為二境並生)假如說無因而生,就如在太陽之中,忽然出現月亮一樣,是不可能的。因此境的產生也不是無因而生的。如此用四性推理檢責,也尋找不到一個境的生處,則悟知境也是無生的。

因此,無論是心或境,在反覆的推理中,悟知俱如夢幻,求其生性了不可得,當體即是無生。這無生之理,今古常然,始終不改,故生不能增,滅不能減。悟入此無生性,即體達無生真空之道。《童蒙上觀》第十證果章中說:“若行者如是修止觀時,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以知空故,即不得一切諸法名字相,則體真止也(此與從假入空義同,法則略有差別,初入佛法,最難的即是體入空寂的真性)。爾時上不見佛果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查名從假入空觀,亦名二諦觀,亦名慧眼,亦名一切智。若住此觀,即墮聲聞、辟支佛地。……當知若見無為入正位者,其人終不能發三菩提心,此即定力多故不見佛性。若菩薩為一切眾生,成就一切佛法,不應取著無為而自寂滅,爾時應修從空入假觀。”此即提示證空的情況。

2、從空入假觀:證得空寂之性後,不取著空覺,而更從空寂之性上啟其妙用,廣施善巧方便,度化一切眾生,成就一切功德莊嚴,因此菩薩應進修從空入假的觀法。入假觀法須在了知一切諸法如幻、緣生無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明入假三法:①知病:深知眾生三惑等無量煩惱習氣之病,明晰無謬。②識藥:深悉一切佛法方便,八萬四千法門,諸宗善巧妙觀,乃至世間一切有用的學問,都應一一掌握。③應病與藥:深明病藥相治之法,對不同的眾生、方便施以不同的法門,使各得其益,符合於根機,善巧除其障難;在一一病藥中,沒有錯謬與顛倒,都能使眾生歡喜受益。菩薩如果不明瞭以上三點即是塵沙惑,能夠遍觀三點又能遍學精進,即是伏塵沙惑。如進一步能稱機啟用,深符藥病,即稱之斷塵沙惑。如所知病藥及應用之見未亡,即屬於菩薩習氣。如《童蒙止觀》中說:“則當諦觀心性雖空,緣對之時,亦能出生一切諸法,猶如幻化,雖無定實,亦有見聞覺知等相差別不同。行者如是觀時,雖知一切諸法畢竟空寂,能於空中修種種行,如空中種樹。亦能分別眾生諸根、性、欲無量故(病),則說法無量(藥)。若能成就無礙辯才,則能利益六道眾生(生病與藥)。是名方便隨緣止,乃是從空入假觀,亦名平等觀,亦名法眼,亦名道種智。住此觀中,智慧力多故,雖見佛性而不明瞭。菩薩雖覆成就此二種觀(指入空、入假),是名方便觀門,非正觀門也。”此即提示入假的情況。

3、中道第一義諦觀:在入假觀的修習中,因為緣對偏多,慧照偏勝,所以對寂靜心有所影響,這也正是菩薩在眾生中所難避免的微細四相的執著,因此必須進一層打破偏執,融空有於一體,消真俗於不二,便可破無明、證法身,全體契入中道妙境。因此《童蒙止觀》中說:“因是二空觀,得入中道第一義諦觀,雙照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中道果智)。若菩薩欲於一念中具足一切佛法,應修息二邊分別止,行於中道正觀。云何修正觀?若體知心性非真非假,息緣真假之心,名之為正;諦觀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壞空假之法。若能如是照了,則於心性通達中道,圓照二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