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所有能取、所取消失的境界,叫做無漏,這也是一地以上菩薩入定的境界;除了佛的境界以及一地以上菩薩入定的境界之外,其他所有具備能取、所取的境界,都叫作有漏。

從這個角度而言,則無論是不清淨的娑婆世界,還是佛陀的清淨剎土,只要是有執著以及執著對境的,都屬於有漏,都是痛苦的。

有人會對此提出質疑:如果連佛菩薩的清淨剎土都是有漏的,那麼包括極樂世界,或者蓮花生大師的銅色吉祥山,也應該是充滿了痛苦的。然而,極樂世界又怎麼會有痛苦呢?

佛經裡面所講的痛苦,包括苦苦、變苦、行苦三種。極樂世界沒有變苦,更沒有苦苦,但卻有行苦。前面也講過,所謂行苦,是指剎那剎那變化無常的法。極樂世界的外器世界和內有情世界都是無常的法。這裡所說的無常,並不意味著極樂世界有一天會消失,而是從剎那的角度來說的,因為極樂世界也在剎那剎那地變化,從這個細微的層面而言,極樂世界也是有痛苦的。

我們修第二個法印的目的,是為了修出離心。這種出離心不是要對佛的剎土生起出離心,而是要對整個六道輪迴生起出離心,極樂世界有沒有痛苦,對實際修行都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只需要從見解上作一些瞭解便已足夠。

了知有漏皆苦,是為了修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則平時所做的唸經、磕頭、燒香、打坐,乃至佈施、持戒、忍辱等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成為世間法。世間法所能獲得的最上乘的果位,就是不墮三惡道,獲得人天的福報。除此之外,跟解脫沒有任何關係。世間的善根再多,也不能讓我們超越輪迴。

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而不是獲得人天的福報。既然如此,就要建立起一條解脫道,其中第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就是出離心。所有以解脫為方向的修行,都建立在出離心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基礎,就不可能有後面的解脫法門,所以,出離心非常重要。四法印中宣說有漏皆苦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生起完整的出離心。

雖然在《普賢上師言教》上面,宣講了出離心的修法,這兩年我們也翻來覆去地講了很多出離心的修法,但因為四法印還有自己的一整套修法,所以,在講完四法印的見解之後,還會講一下“有漏皆苦”的具體修法。

(二)分類

如何理解有漏皆苦呢?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佛陀所說的痛苦,包括內在和外在兩種。所謂外在,是指物質世界;而內在,則是指精神上的痛苦感受。

有人會認為:本來痛苦就是一種感受,既然是感受,就應當屬於內在,而不應屬於外在。作為外在的物質,是不會有什麼感受的。既然沒有感受,又怎麼能說是痛苦的呢?

雖然外在的物質,包括山河大地等等,其本身不會有什麼痛苦,但它們卻是痛苦的來源,所以也叫做痛苦。

除了內外的區分以外,大家都知道,痛苦還有三種分類,那就是苦苦、變苦和行苦。

如果沒有分清這三種痛苦,就不太容易理解有漏皆苦的真實含義。因為有漏法的範圍是很廣的,如果僅僅把精神上的感受理解為痛苦,就狹隘地理解了痛苦的內涵,所以我們就要把痛苦分成三種。

其中第一種,為苦苦。

佛經當中關於苦苦的定義,就是存在之時能感覺到痛苦;一旦消失,就會感到幸福的感覺。比如說,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就會覺得痛苦;只要身體康復,就會感到幸福,所以,病痛就屬於苦苦。

為什麼要說兩個苦字呢?這說明,這種苦是非常強烈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所有的生命公認為是痛苦,都不願意接受的,很明顯的痛苦感受,就是苦苦。苦苦主要是在三惡趣,在人道與天道也有苦苦,比如,人間的生、老、病、死等八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