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明星陣容

市場,而非曲高和寡的藝術。

來到這裡的劇組,有些是為了之後的衝奧造勢,更多的是為了賣片。

而多倫多的獎項自然也更加青睞那些衝奧面向好的作品,畢竟是拿這個當作噱頭。近兩年,多倫多的風頭雖然被威尼斯搶去不少,但最根本的市場卻十分穩固。

人家背靠北美電影市場,片商如雲,威尼斯那邊連個正兒八經的交易市場都不完善。再看看今年那部四小時的金獅獎電影,哪個片商吃飽了撐的才買那玩意,最多也就是出dvd直接銷售,別想在院線上映。

奧斯卡不一樣,更青睞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兼具的作品。當然,社會價值和政治正確要更加重要一些···

一個健康的,有知名度和公信力的電影節,應當跟市場是互補的。

高票房的商業片,本身就有人關注,無需藉助奧斯卡貼金。

而得不到關注的文藝片,也能憑藉奧斯卡的光環實現在院線的長期放映,長此以往便能形成一個相對更加健康的市場氛圍。

商業片能賺,藝術片也能賺,這樣人家才捨得投資。

看看金雞,簡拔無人關注的藝術片倒是做到了,但獲獎電影基本沒人聽過,對市場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看了奧斯卡,觀眾會去找《寄生蟲》、《月光男孩》、《三塊廣告牌》等電影,會對這些獲獎文藝片產生興趣。

看完金雞,呵呵,這特麼什麼電影,聽都沒聽說過。

要看公信力和影響力,就去看看頒獎之後,那些獲獎電影有沒有人去關注和求種就成。

萬年見過求《感官世界》的,還真沒見過求《明天我愛你》的。

對於國內大多數電影導演來講,多倫多電影節的影響力也已經超過歐洲三大,又或者說,多倫多比較容易賣片。

歷史上,陳大導的《搜尋》就曾經參加過多倫多的展映,沒獲獎,但估計也賣了個三瓜倆棗。

今年同樣,小鋼炮的《我不是潘金蓮》、章子儀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以及夏宇的一部合拍片《龍之誕生》也來到了多倫多。

九月的加拿大,齁冷齁涼。

下榻酒店,萬年跟提前到了的老姐匯合,外加帶上達米恩跟玩獎盃玩兒的賊樂呵的石頭姐,前去拜訪合作伙伴跟同行。

先是多蘭,這貨在戛納被一通狂噴,心裡不太服氣,便帶著那部《只是世界盡頭》來到了多倫多。星光璀璨,外加導演有逼格,自然也是受到市場的不少關注。

多蘭一通吐槽戛納評審團,然後按照慣例,誇獎兩句萬倩的作品之後,領著眾人去了另一邊,介紹了自己老鄉維倫紐瓦給眾人認識。

這位跟諾蘭並稱商業片導演界的兩朵奇葩,得意招數就是把一個科幻片拍成文藝片。

甭管原先是什麼故事,什麼內涵,到了他手裡,那就得脫層皮,完完全全的變成他自己的風格。

諾蘭號稱諾神,這位就號稱維神,加起來就是唯唯諾諾神。

他的《降臨》在威尼斯顆粒未收,這次來多倫多,也是有藉著電影節宣傳的意思。這樣就挺好,也別玩什麼清高,該宣傳就宣傳,畢竟得掙了錢才能繼續花錢。

不是人人都是萬年,丫演不好戲就只能回家繼承億萬家產。

走了一路,隊伍越來越大,多蘭跟維倫紐瓦操著一口魁瓜法語嘚啵嘚啵說話;戴涵涵跟石頭姐憶往昔,順帶著還想看看石頭姐的獎盃長啥樣;

兩姐弟在最後瞎扯淡,老姐十月回國拍《南方車站的聚會》,靠著大滿貫的牌面毫無意外的pk掉了桂侖美,拿下了角色;萬年十月則要去香江拍《寄生蟲》,都是大忙人;

達米恩跟索尼經典,凱耶跟焦點,兩幫人跟斗氣似的,你說一句“《愛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