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遵守國主諭令是領民的義務,同時還會進行一些集體運動,比如孩子們喜歡的老鷹抓小雞,摔跤等體育運動,只要願意接受這些教育的孩子都能享受中午加餐的特殊待遇。
時至今日,在越後已經沒有人懷疑吉良家的財力,從年初大量糧食兌換大豆、茶葉籽開始,一直到震災、水災中都表現出極強的經濟實力,而吉良家的食物也是出名的好吃,每一百個孩子可以分享一大桶用美味的魚湯,還有一指厚三掌寬熱乎乎的湯餅吃,常年忍飢挨餓的小孩子們再也經不住食物的誘惑,紛紛投入吉良家的懷抱中。
在整個春日山、關川、直江津地區,包含難民在內共有九千多名12歲以下的兒童,另有三千多名12至15歲以下未成年人。除了12歲以下的孩子接受簡單教育之外。這些12至15歲的少年將接受準軍事化訓練。根據年紀不同每週三天至六天時間在吉良家的軍營裡接受列隊,端槍,突刺等各種訓練,在訓練期間提供日常三餐。
雖然農民與町民不太願意讓自家的孩子去做那麼危險的事情,但實在拗不過孩子們渴望吃飽飯、吃好飯的衝動,只能不太痛快的放行,這個時代農民家庭的生活很困難,養孩子也十分困難。類似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事情也不算新鮮,十幾歲正該長身體的時候,整日捱餓別說長個子,就是身體也不會好。
從直江津沿河向南一路都是新式町並矗立兩岸,居住在新町中的人們不再計較原本的出身如何,無論是來自關東哪國,無論你以前是農民還是手工藝者都將一視同仁的接受僱傭任務,河道疏浚是一項重要工作,需要大船依靠人工用鐵耙裝在絞盤上透過長長的鐵桿探入河水中疏通河道。
鐵耙在河水裡攪動把淤泥帶起再被河水沖走,為了保證疏浚的效果。就需要反覆駕船在河道之間來回疏浚,這個過程大概需要持續一個月以上。相對於疏浚河道使用的人工有限,加築堤壩就要全民參與,上萬人丁登上堤岸,挖土推車培土都要一步到位。
河底的淤泥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在奉行眾的大力宣傳下,許多農民也半信半疑的跟著挖河泥做肥料,才用沒多久就發覺追上河泥的新田土質變的十分鬆軟肥沃,莊稼的長勢也格外好,搶著挖河泥的農民越來越多,甚至有許多宿老地侍帶著一個莊子的人劃下一大塊河道預定這裡的河泥,並宣告誰都不能搶。
河泥並不是只有河道里才有,比起水流湍急不宜打撈的河道中心,那些池塘湖泊更受農民的喜愛,尤其以前渺無人煙的河道灘塗都被搶挖一空,最後還是奉行眾看不過去,組織他們有組織的挖取河泥。
河道附近的灘塗如果要挖也可以,但必須挖土回填挖走的大坑,否則奉行眾就要下令處罰,這個措施還是起到不錯的效果,知道規矩的村民推著平板車和麻袋去土坡上挖來泥土去河岸邊用泥土換河泥取得不錯的效果。
光靠挖河泥當肥料是不夠的,高溫堆肥法的推廣還在深入,好在越後海岸線很長又有適宜候鳥的沼澤溼地,夏季來此避暑的候鳥也很多,不知多少年來堆積的魚骨、鳥糞堆積成鳥糞土有很多,從下越到上越都有普遍分部,尤其以下越、中越以及佐渡島上儲量最多,這都是非常優質的肥料。
高溫堆肥法的一個核心就是養殖牲畜,每一片新田附近就要建立一個大型飼養區,養殖牛羊雞鴨等牲畜,最簡單的辦法是在附近的山地丘陵圈起一塊山林,然後在四周豎起籬笆防護網阻擋牲畜逃脫,其次是用牧羊犬看護在山上放養的牲畜。
第一種的投資比較大,好在吉良家不缺錢,越後也不缺乏勞動力以及閒置在家的農村婦女,只要給他們手工錢,這些農民可以用半個月把整個山頭用籬笆全部圈起來,牛糞、羊糞等各類牲畜糞便將被第一時間送到附近的田地裡做高溫堆肥的原料,配合隨處可見的鳥糞土以及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