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帝嚳時期開始,洪荒大地上的洪水之患就已經開始初顯徵兆,帝嚳為了規避洪水,遷都“毫”。
後來帝嚳的庶長子,堯的兄長摯繼位,在位九年,洪水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在堯繼位之後為了躲避洪水選擇了再度遷都到平陽。
堯因為極為關注百姓生計,因此深知洪水會給百姓帶來極大地災難,於是一直苦心尋求治水之法。到了堯在位的後期,洪水之患愈演愈烈,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堯對此非常關切,徵詢四嶽(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嶽推薦了鯀。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嶽堅持要讓鯀試一試,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結果鯀採用堵截的方法,治水九年,不但毫無功績,最後更使得洪災更勝以往,也讓這治水一事成為了堯政績上唯一的汙點。
除此之外,堯堪稱完人。
第一百八十五章 舜,禹
帝堯從帝嚳手中接下了一個太平盛世,然而在帝堯在位期間,他不但沒有因為先王的賢能而顯得黯然失色,反而是綻放了屬於自己的光華,毫無疑問,帝堯在這一點上完全足以配得上他五帝的身份。
不過,事實上。帝堯最為人們稱道的不是他的各種功績,而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於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的無私精神。
人族自天皇伏羲起,便有了禪位於賢的傳統,伏羲禪位於神農,神農禪位於軒轅,莫不是如此。然而,自從軒轅之後,少昊是軒轅之子,少昊之後,顓頊為少昊之侄,軒轅之孫,顓頊之後,嚳為顓頊之侄,軒轅重孫,嚳之後,摯為嚳之子,摯之後,堯為摯之弟,嚳之子——雖然這些歷代人皇不能說不賢能,但是,事實上,人皇之位的繼承卻的確一直在血親之間進行著,人族之中各方部落也略有微詞,只是由於歷任人皇的賢能,故而這種矛盾被壓下了而已。
等到了帝堯這裡,雖然帝堯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丹朱,早期也是準備把帝位傳給丹朱的,但是,在帝堯辛苦教導卻依舊發現丹朱難以成才之後,帝堯就果斷放棄了讓丹朱繼位的想法,轉而開始在人族之中尋找能夠繼承自己位子的賢才。
此時的人族,四嶽,即四方諸侯,或者說四方部落之長,在人族之中已經有了不小的話語權,因此,在進行此事之前,堯依舊是先與四嶽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
四嶽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係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
但是,因為之前有了四嶽推薦鯀的先例在,堯因此沒有完全相信四嶽的說法,他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