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5部分

在裝載糧草淡水,李超問張仲堅,“馮盎坐擁嶺南兩千裡地,手握十萬兵馬,你以為這次嶺南之亂,馮盎會是個什麼態度?”

馮盎在此次嶺南叛亂中的態度很值得玩味。

他的大哥舉旗叛亂,他的侄女婿也舉旗叛亂,但馮盎卻還一直按兵不動,甚至沒有半點表態,既不說一起起兵,也沒說要調兵平亂。

“我覺得馮盎是在觀望。”

李超搖頭,“我倒更覺得馮盎是故意拿馮暄在試探朝廷的反應。他想試探朝廷對嶺南的底線,是不是能堅持羈糜制,是不是能繼續讓馮寧陳等幾大豪酋繼續世襲領地。”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發現朝廷態度堅決,那他會反?”張仲堅問。

“這個可不好說,如果朝廷態度堅決,發兵平寧長真馮暄之亂,則馮盎可能會反。但也可能不會反,馮盎此人,很難猜度的。但觀其以往行事,這個人很能隱忍。隋末之時,他雖兵強馬壯,卻沒自己出頭,而是依附於林士弘,林兵敗後,他也沒有自立,而是很快的歸附了大唐,卻又在歸附的時候提出了很多要求,保留了過去的地盤和控制權。”

“這是頭老狐狸。”

“那我們只帶五千人前往,是不是有點玄?”張仲堅笑著說道,可看他那表情,他並不擔憂。

馮盎是個老狡猾,但這個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做事情有些畏手畏腳,總喜歡玩穩。不敢賭,有點滿足於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意思。

他曾經為南陳征戰過,也為隋朝打過遼東,隋亂之後,跑回嶺南,很快就割據一方。但卻不肯立旗號,非要依附於別人名下。

但不管他依附於誰,卻又對嶺南實際控制權不放。

“馮盎這人啊,反正不可靠。我們這次南下,不能寄希望於他,這人不但不會幫忙,說不定還會背後捅刀子,所以咱們第一個就得防著他。”

取出嶺南地圖,李超仔細觀看。

馮盎是嶺南最大的勢力,他自己現任高州刺史,他有三十個兒子,幾個大的兒子也各任刺史。

但馮家真正的核心大本營還是在高州,隋時稱為高涼郡,高州在後世也叫高州,在廣東茂名東北一點。馮盎兒子馮智為東合州刺史,也就是後世雷州那地的刺史。

廣東西部地區,基本上都是馮家的地盤。

“張兄,敢不敢玩一把大的?”李超笑著對虯髯客道。

張仲堅看了眼李超面前的地圖,笑道,“雖然我不知道你想玩什麼,但不管你玩什麼,我都捨命陪君子。”

“好,就喜歡張兄這樣的痛快人。”李超大笑道。

第1111章 直搗黃龍

欽州,古稱安州。

南北朝時宋置宋壽郡,南梁改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順之義。大唐武德五年,改甯越郡為欽州總管府,貞觀元年改為回欽州。

欽州灣,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嶺南三大酋帥寧氏家族,百年來的大本營就在欽州。

欽州北鄰廣西路首府邕州,南鄰大海,西南就是交州。

五月的西南,正是東南信風的季節,也是多雨的季節。

欽州北,姜州。

寧家兵馬圍攻姜州。

姜州原本是合浦郡中分割出來設立的一個州,地方不大,但卻卡在欽廉羅白幾州之間。

欽州刺史寧長真,廉州刺史寧純,越州刺史寧道明,都是欽州寧氏一族。

而高州刺史馮暄,以及談殿等的地盤則在姜州的東面。

攻破姜州,則是幾家叛軍打通合兵一處。

叛軍們踩著泥濘的地面前進,頭頂著暴雨狂風。

一陣接一陣的大雨撲面而來,彷彿天破了個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