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集團軍的名額,分給馬來西亞四個集團軍的名額,分給柬埔寨和寮國各兩個集團軍的名額。東南半島上人數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是原法國殖民地中的越南、交趾支那和西貢了。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人口上講,這三個地方都要比其它地方強上一些。可是,法國統治時期,這三個地方的土著居民對華人的態度相當的惡劣,並且還幫忙法國人與菲律賓僱傭軍對抗,給中國人留下了相當壞的印象。因此,這三個地方的人不能組建僱傭軍,他們永遠只能成為被別人欺壓的物件。
第二等僱傭軍的武器裝備跟第一等的比起來,有著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待遇也低了很多。第二等僱傭軍沒有超過一百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沒有裝甲車量,沒有配備衝鋒槍,連機槍的數量也比菲律賓僱傭軍少了七成左右。第二等僱傭軍的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按照劉一飛的估計,應該跟義大利軍隊在同一個級別上。組建第二等僱傭軍的目的,除了在戰爭中起到補充步兵數量不足的缺點外,最主要的是用來在佔領區維持秩序用的。
除了僱傭軍外,還有一種性質跟僱傭軍完全不一樣的部隊,那就是僕從國部隊,說白了,就是德川良奈子名下的日本部隊。按照共和國與幕府暗中達成的還沒有實施的協議。共和國幫忙幕府軍隊重掌日本大權,而幕府軍隊則跟在中國人的屁股後面南征北戰,撈點兒剩菜剩飯吃吃。
僱傭軍多少還算是共和國組建的部隊,因此,部隊的一切費用都是由共和國支付的,包括武器裝備,後勤供應以及補助金、撫卹金等等。可是,日本軍隊就不一樣了,他們得自行解決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問題,得自行給傷亡計程車兵補助金和撫卹金,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只幹活不拿錢的部隊。當然,在一定情況下,共和國也得支付給日本軍隊一些費用,就象日本鬼子花大價錢請共和軍攻打日本本土一樣。
這就意味著,共和國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日本軍隊,根本就用不著擔心傷亡問題,根本就用不著擔心所需軍費問題。因此,從理論上講,日本軍隊就成了共和國的最佳炮灰了。當然,使用這些個炮灰也得有個前提,得給他們一點兒甜頭嚐嚐。要是日本鬼子打了老半天,卻發現除了大量的傷亡外,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那麼,就算上層仍然堅持跟在中國人的後面,可是,普通士兵和民眾參加戰爭的熱情就越發的低了。因此,這支部隊是最好用的,當然,也是最難控制的。
細算了一下,雖然共和軍將來只有十六個集團軍的部隊,可是,真正能夠動用的部隊人數卻將大大超過,單單僱傭軍就可以動用二十八個集團軍,僕從國部隊就更不用說了。因此,這就解決了步兵數量不足的矛盾,使得共和軍能夠把錢投入到關鍵的地方去,從而使得共和軍能夠在武器裝備上面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
陸軍省錢省事的辦法是使用僱傭軍,而海軍就不一樣了。海軍是不可能走僱傭軍路線的,共和國也支撐不起一支跟英國一樣的數量龐大到了極點的海軍艦隊。因此,海軍如果想著在保持戰鬥力的同時又能節省費用,在現階段,只能有兩種辦法,一是改進作戰觀念,二是廢物利用。
改進作戰觀念,這早就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沒錯,就是組建航母部隊,以空制海,利用西方國家在海軍科技上的不足,死死地吃住對方,讓對方空有大量的軍艦而無法發揮出威力。建造一艘航母所需的費用,只是建造一艘戰列艦的四分之一,就算再加上飛機的費用,也還不到戰列艦費用的一半而已。可是,一旦投入使用,一艘航母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比四艘戰列艦都要大上一些。因此,摳門的劉一飛,自然是要盡全力發展航母力量了。
就算以共和國現在的造船能力,建造一艘航母所需的工期起碼是六個月以上,而當前共和國海軍面臨著無艦可用的空前危機,再慢條斯理地建造新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