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4部分

一個重要因素。

在攻佔硫黃島,小笠原群島,以及後來美國參戰後,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等等戰鬥中,帝國陸戰隊的表現都不怎麼樣,每一次的勝利都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換來的。特別是在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陸戰隊的損失極為驚人,這甚至影響到了後來進軍西南太平洋的作戰行動,導致陸戰隊嚴重缺乏有足夠實戰經驗的優秀官兵。

直到攻打索羅門群島的時候,帝國陸戰隊才總結出了經驗與教訓,並且很快就應用到了實戰之中,比如“跳島戰術”,以及陸戰隊與艦隊,航空兵等部隊的合理,有效的配合。當然,在這些經驗中,最為寶貴,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登陸作戰中最重要的就是火力支援,特別是在陸戰隊上岸之前幾個小時內的火力支援。

可以說,強大的火力支援是登陸作戰的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當陸戰隊逐漸完善了自己的戰術後,就提出了一個標準,即在陸戰隊上岸之前的火力支援分成了兩個階段。一是前期火力準備,這至少需要三天到五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在這一期間之內,主要由艦隊,航空兵來完成火力打擊任務,摧毀敵人的縱深防禦工事,海灘防禦陣地,迫使敵人撤出一線陣地,阻止敵人向防禦陣地增援兵力,打擊敵人的持續作戰能力,重點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等等。而後一個階段就是在陸戰隊上岸之前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內的直接火力準備,該階段的火力準備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徹底的打垮敵人的抵抗意志,破壞敵人的指揮系統,讓敵軍無法在陸戰隊上岸的時候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等到敵人反應過來的時候,陸戰隊就已經攻佔了海灘陣地,成功的完成了第一階段,也就是最關鍵的作戰行動。

有人給這幾個小時的火力打擊取了一個極為形象的名字——“窒息效應”。而其含義就是,在這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之內,強大,猛烈,密度極高的火力打擊導致整個敵軍癱瘓,就如同人窒息了一樣,失去了行動能力,甚至是抵抗能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短時間之內,將大量的彈藥投擲到敵人的陣地上去,不再追求打擊的精度與準確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用猛烈得不能再猛烈的炮火讓敵人徹底的癱瘓掉,失去抵抗意志,試圖抵抗能力,無法有效的執行作戰行動!

這條經驗實際上是從登陸莫爾茲比港的戰役中總結出來的,當時談仁皓指揮的第一特混艦隊(沒有航母),在陸戰隊登陸之前向海灘上投擲了數百噸炮彈,導致美軍指揮失控,根本就沒有辦法抵抗上岸的陸戰隊,結果陸戰隊順利的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登陸行動。而帝國陸戰隊很快就把這個經驗給總結了出來,並且開始在後面的登陸作戰中給用了上去,而為登陸艦隊直接配備火力支援船就是具體的表現。

在七點半到八點半這一個小時之內,二十多艘艦船向美軍登陸場上一共傾瀉了12000餘發炮彈與火箭彈,第一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還投下了數百枚炸彈。而在這一個小時內的彈藥投擲量就達到了1100噸,而這些彈藥幾乎全都落在了長三公里,縱深半公里的登陸場上,也就是說,在這快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投下了1100噸彈藥,平均每平方米內都有兩到三發炮彈落下!

如果身臨其境的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是多麼密集的炮火打擊,而對於身處其中的美軍官兵來說,也許連地獄裡也沒有這麼恐怖吧。猛烈的炮火準備,最終使大部分美軍短時間的失去了作戰能力,很多躲在地下工事裡的美軍甚至被大口徑炮彈給直接震暈。登陸場就如同坐落在火山口一樣,大地在震動著,炮彈在咆哮著,好像整個世界都要毀滅了一樣。而當美軍的官兵反應過來,當美軍的指揮系統調整過來的時候,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官兵已經乘坐登陸艇衝上了海灘,登陸作戰正式開始了!

八點四十分,第一批兩個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