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捱了炸彈後,“俄亥俄”號上的雷達已經損壞,當時戰艦上的幾個電子軍官正在設法進行搶修,其中有兩人還爬到了假設雷達的桅杆上。而原本應該在桅杆頂部的瞭望員卻沒有在自己的崗位上。正是那兩名維修雷達的電子軍官首先發現了在港口外排成了戰列線的六艘龐大的戰列艦,而且兩人都立即辨認出那是唐帝國的“新省會”級戰列艦。這個發現差點讓兩人嚇破了膽,雖然兩人都很快反應了過來,並且想到要把情況報告給艦長,可是兩人不是瞭望員,也沒有在瞭望員的位置上,更不知道該怎麼與艦長聯絡。等到其中一名軍官爬到了瞭望員的位置上,拿起了電話的時候,已經是五分鐘之後了。電話剛接通,“廣州”號就打出了第一輪齊射,另外五艘戰列艦也在一分鐘之內陸續開火。
不到4海里,也就是大概7000碼的距離,對戰列艦的主炮來說,這屬於直接交戰距離,炮彈的飛行的彈道比較平直,彈道高度很低,炮彈是直接從側面打過去的,而不是從上方砸下來的,另外,炮手在瞄準的時候也基本上是直瞄。7000碼的距離,炮口速度超過了每秒800米的炮彈,最多隻需要20秒的時間就能飛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算“俄亥俄”號的艦長下達了規避命令,戰艦也不可能做出任何規避的動作,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行機動!
相反,對於南面的六艘戰列艦上的炮手而言,在天色已經放亮,而且交戰距離只有7000碼左右的情況下,根本就不需要水上飛機提供幫助,經驗豐富的炮手甚至會直接使用備用瞄準儀,將炮彈準確的打到敵戰艦上去,而且命中率絕不會低於五成。而當時第三特混艦隊擁有帝國海軍中最優秀的炮手,這一點是肯定的,這些炮手的經驗足以讓他們輕易的幹掉7000碼的任何一艘戰艦了。
“南寧”號是第三艘開火的戰列艦,開火的時間比“廣州”號晚了十幾秒,在常薦新感到腳下傳來猛烈的震動的時候,第一批穿甲彈已經命中了北面那艘剛到達港灣出口處的戰艦。當時常薦新目視判斷,“廣州”號打出的九發穿甲彈中,至少有六發命中了目標,只有兩發在艦面上爆炸,也就是說,另外四發穿甲彈很有可能穿透了戰艦的主裝甲,在艦體內爆炸,只是這樣的爆炸場面是不會立即反映出來的。
因為交戰距離太近,所以從第一輪炮擊開始,六艘戰列艦就在自由開火,從第二輪炮擊開始,好幾艘戰列艦上的各個炮塔都在自由開火了,炮手根本就不需要槍炮軍官提供的炮擊引數,直接利用安裝在炮塔頂部的備用瞄準儀進行炮擊。
看著排頭的那艘美軍戰列艦不斷的挨著炮彈,常薦新這才鬆了口氣。此時,他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戰鬥已經打響了,第三特混艦隊是不可能輕易的撤出戰鬥的,問題是,大西洋艦隊有六艘航母,那六艘航母上載有數百架轟炸機,另外,附近機場上還有大量的岸基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隨時有可能到來,那麼第三特混艦隊在蹂躪了敵人的戰列艦之後,能夠頂住敵人的轟炸嗎?
當參謀軍官前來彙報,其他特混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已經陸續到達的時候,常薦新也不再擔心艦隊的安全。談仁皓要求每一支航母特混艦隊都為第三特混艦隊派遣至少一箇中隊的防空戰鬥機,這樣一來,第三特混艦隊上空就有五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為此,常薦新還不得不專門安排五艘驅逐艦負責引導這些戰鬥機執行防空作戰任務呢。有了這麼多的戰鬥機掩護,第三特混艦隊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可問題是,那六艘美軍的航母到底在哪?
很明顯,斯普魯恩斯距離戰場不會太遠,他是在夜間離開的,就算是出發後立即以最大速度航行,也在距離聖地亞哥300海里範圍之內的海域,如果考慮到航線設定上的問題,也許距離聖地亞哥不會超過200海里,那麼,斯普魯恩斯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