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壯的健馬在河谷積雪中賓士,劉承宗在馬背上提著短鳥銃,高聲大笑。
十餘名護兵驅趕著成群的巨大盤羊,在河谷亂竄。
盤羊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綿羊,攀爬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逃跑時不願往懸崖峭壁上竄。
它們在冬季發情,為了搞物件,成群結隊出現在河湟谷地,經過短暫而劇烈的運動,幾聲銃響過後,河谷裡重歸平靜。
“哎,色字頭上一把刀。”
劉承宗勒住戰馬,看著跑不動的盤羊重重摔倒在雪地裡,被護兵套上繩索慢慢拖走。
等待它們最終的命運,是與秋蘿蔔一道,出現在獅子軍年夜飯的餐桌上,成為冬季暖身的絕佳湯品。
他揚著銃對兄長笑道:“哥,怎麼樣?”
劉承祖策馬站在身旁,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手上同樣提著火槍,點頭道:“馬跑得慢了點,但這東西很方便。”
他們兩人都換了坐騎,騎著河曲來的大馬,這裡的河曲馬有唐馬的血統,體型強壯矯健,依然帶有那個富足時代的影子。
不論在爛泥灘還是高原上,都如履平地行走自如,載重比他們的戰馬更大,力量很強、速度中等、耐力稍差。
就算他們的炮再重一些,單套馬也能拖得動。
至於火槍,劉承宗拿的是一杆改裝過的輕鳥銃,藥池增加了擋風的黃銅蓋,射擊前放慢速度、板開蓋子、扣動扳機,以免馬背顛簸把引藥吹跑。
整個動作必須平穩、連貫、快速且精確,不過這事對劉承宗來說不難。
而劉承祖手上拿的,是一支有二尺銃管的燧髮長管手銃。
製作新鳥銃時劉承宗提過一嘴,師成我就給他做了個小玩具。
湊著今天有時間打獵,就讓兄長劉承祖拿著玩玩。
劉承祖拿著手銃看了看,笑道:“這東西平時玩玩還行,拿著打仗可不方便。”
劉承宗點點頭道:“可以小規模裝備,有短處,但也有其長處。”
這種燧發銃機,製作上比火繩銃機麻煩一點,彈簧倒不是大問題,能做交股剪刀的匠人都能做簧片。
燧發與火繩,只在銃機上有區別,銃管與彈藥沒有變化,威力射程一模一樣,對這個時代的手工業來說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優勢是沒明火、不怕風、沒火繩,有瞬間擊發的可能,隊伍能排得更加密集。
劣勢是比之火繩銃機,費工事、發火率低、精準度差、可靠性低。
發火率低是可以改良的,但改良程度有限。
火繩的發火機制,是扣動扳機,讓燃燒的火繩落在倒有引藥的藥池內,引藥燃燒,透過火門引燃銃管內的火藥,進行發射。
燧發的發火機制,是透過簧片蓄力,利用擊錘燧石撞擊產生火花,使火花點燃引藥池,進行發射。
擊錘的力量小,發火率低;擊錘的力量大,銃身震動會使精準度差。
而可靠性差,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其零部件比之火繩銃更多、更復雜,且受力更大,更容易損壞。
另一方面則在密集佇列使用過程中,發火率低帶來的意外。
火繩銃手只要確保火繩落在藥池裡,而藥池裡的引藥沒被吹跑,基本上就能確保擊發。
燧發銃手的擊錘砸落,未必就能確保擊發,一個人使用時發沒發射很容易看出來,但一排燧發銃手在列陣戰鬥中,齊射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誤判,向銃管內重複裝填彈藥,導致炸膛。
在使用火器的態度上,劉家兄弟倆驚人的相似。
他們都非常願意在戰鬥之外的任何時候使用火器,但在戰鬥之中,兩人都更加信賴弓箭。
劉承祖把火銃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