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二的青海湖西岸的湖畔,人們朝北方堆起敖包紮下汗帳,緋紅緞子鋪出半里,四面八方都是向這裡彙集的蒙古人。
元帥府麾下的蒙古貴族們召開了忽裡臺。
準噶爾巴圖爾琿臺吉、和碩特多爾濟臺吉、杜爾伯特達來臺吉、土爾扈特墨爾根濟農、輝特部蘇木爾臺吉、察哈爾粆圖臺吉、外喀爾喀阿海岱青將軍、永謝布謝二虎將軍同執佩刀。
娜木鐘娘娘率諸部貴族的夫人們牽來白馬殺了祭天,折斷箭矢,眾人歃血,懸帶於頸,摘兜鍪於腕,以手椎膺,對日九拜,酒奠而禱向天盟誓,成立敦塔兀魯思,尊劉承宗為共主,稱尊敦塔兀魯思岱青契丹汗。
其實就是中國善戰漢王。
選擇名號時,琿臺吉帶著人們挑了個好幾個詞,最後就選出來倆,一個是契丹,一個是朵脫剌都合扎的,前者是漢人,後者是中土。
還有些沒意義諸如徹辰是聰慧、呼圖克圖是長壽之類的名詞,根本過不了阿海岱青和謝二虎那關,就被打回來了。
謝二虎最清楚了,大元帥講究實際,想來看不上這種多餘的名號,畢竟粆圖臺吉報他哥名號時候,他也在場,元帥府眾將笑得前俯後仰還記憶猶新呢。
當然蒙古言語裡跟漢人對應的不止契丹一個詞,這個詞最早來源於金國治下的漢人百姓,所以叫契丹。
還有一個是稱呼宋朝治下的漢人百姓,叫複數叫囊加、單數叫囊加歹,蠻子的意思,在北元的書裡,但凡提到大明,要麼是契丹呆迷兒,要麼就是囊加歹呆迷兒,從來沒有直稱呆迷兒的。
誰敢提這個詞啊。
阿海岱青原本提議叫漢汗,但大夥兒都覺得有問題。
巴圖爾琿臺吉是覺得蒙語裡沒有漢這個詞,他們在這稱什麼都沒關係,但天山那邊就算是教漢話,一代人也不好解決,人們難以理解這個是啥意思,稱了跟沒稱一樣。
謝二虎則是覺得還是別給大帥臉上抹黑了,畢竟大明是怎麼叫林丹汗的,他也知道,他們今天敢叫劉承宗漢汗,明天朝廷百官就敢說西賊北虜合流,其首稱憨憨。
也就岱青契丹,他們都能理解,巴圖爾琿臺吉又覺得這個字少,不利害,好不容易找著個早年間大明的公文,上面自稱敦塔兀魯斯,中央之國的意思,就給劉承宗安上了。
反正大元帥說了,他早晚要去中原。
劉承宗祭拜了天地,眾臺吉率部眾跪拜行禮山呼萬歲,待大禮形成,眾多臺吉身邊精通文墨之人即將眾人誓言及敦塔兀魯斯從天山到漠北、從冰海到雪山的疆域、雄兵二十萬的訊息謄抄數十份,蓋上印璽。
自有來自各部的探馬攜水糧跨駿馬,奔赴西域、天山、漠北、漠南、烏斯藏,昭告天下,一個跨地數千裡得諸部擁戴的中央之國已經成立,讓他們抓緊稱臣納貢。
說實話劉承宗這個雄兵二十萬,可比林丹汗控弦四十萬的含金量高多了,他根本不認為自己在吹牛,這甚至都不是號稱,他真的能調動二十萬軍隊。
只是他的地盤稀碎,中間除了高山就是沙漠,要麼就是盛夏不到十度的無人區,財力不允許調動那麼多部隊而已。
衛拉特諸部能拉出十萬人,活動範圍也就天山附近,出了天山他們自己都養不起;
康寧府的曹耀手裡有一萬,長河西的土司木雅有三千,但這軍隊也是隻能在康寧來回跑;
烏斯藏那邊擺言領了一萬多人進去,後來拉尊又稀稀拉拉領了他跟古如臺吉的幾千人進去,這幫人也跑不出來,不過也沒聽說兵敗。
真正能動的只有西寧府,如今算上割準噶爾和和碩特的兩個營,劉承宗嫡系的野戰、牧屯就已經有十五個營。
再加上劉承祖、劉國能、陳欽岱手裡都有點駐軍,還有河湟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