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沿岸,高臺千戶所。
楊嘉謨決心死守高臺城,他下了極大的決心,高臺在黑河沿岸三十萬畝水田旱地不要了,命令是堅壁清野,勿給憨賊留下一人。
他敢下達這樣的命令是有底氣的。
甘肅是個軍鎮,戰時總兵官有極大權力;他率領的都是甘州本地主兵,與居民同仇敵愾,減少掠奪作亂的可能;高臺千戶所居住百姓有大量軍餘,較之內地更有組織,更聽從命令;而甘州軍的兵力又比高臺附近的百姓口數還多。
這一切都為快速的堅壁清野創造了可能。
楊嘉謨想進行良好的堅壁清野,計劃周詳而全面,通知、說服、動員、撤離、拆除、安置,但是在實際執行層面,元帥軍沒有給他這麼長時間。
從甘肅大帥商議辦法,到命令下達軍兵四出,元帥軍的先鋒和碩特部騎兵已突進城郊,距高臺城僅三十里。
先行將領是旅帥莫與京、參將多爾濟、參將粆圖、參將魏遷兒,他們起初都沒有料到楊嘉謨會在短時間內選擇堅壁清野。
因此他們是照著遭遇戰的想法,整個大隊是以多爾濟的和碩特騎兵為先鋒、粆圖臺吉的七百察哈爾騎兵居中,軍陣最整的魏遷兒部居後。
但雙方初一遭遇,散開的騎兵在水田在旱地中跟執行堅壁清野的明軍打了幾場遭遇戰,各個和碩特小隊都是敗多勝少。
本來嘛,百姓也好、軍餘也罷,亦或是有堡寨的大戶大姓,且不說本來就沒人願意背井離鄉遷到甘州去,單就這通知就讓走,一點兒不講究工作方法,擱誰都受不了。
何況來的還是本地軍隊,他們也不怕,又不是初逢大亂,肅州跑過來的百姓都說了,那元帥軍也是漢軍,軍紀還挺好,不搶不殺的,都在後悔聽官府的逃難當流民呢。
你這會讓我當流民去,那是萬萬不能啊!
官軍動員都動員不起來,淨剩下扯嘴皮子了。
老百姓在看熱鬧方面的膽量是很大的,根本不怕有飯吃的軍隊,三總管之亂,楊堅派兵討伐尉遲迥,觀戰的老百姓組成人牆,隋軍朝觀戰百姓放箭,利用四散百姓沖垮了尉遲迥的軍陣。
但高臺的情況不太一樣,本來百姓跟執行堅壁清野的軍漢吵得厲害,鄉勇甚至推推搡搡想跟官軍幹一架。
大夥兒突然看見遠處辮髮的蒙古騎兵揚著長刀硬弓,那馬蹄子在田壟上一腳深一腳淺的跑過來了。
和碩特騎兵本來馬蹄子陷在水田和田壟上很難受,但看見老百姓跟官軍那個內訌的樣子就高興了。
他們不是察哈爾也不是土默特,自從爺爺輩兒就缺少進入大明搶劫的經驗,很天真的認為那些穿棉襖帶婆姨娃娃的漢子對他們沒有威脅,敵人就那點穿布面甲的明軍。
但架不住在甘肅漢子的腦子裡,壓根兒就沒有察哈爾跟和碩特的概念,看見他們的裝束就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韃子來啦!”
在第一個人發出吶喊的瞬間,一定有一些屬於甘肅邊民血脈裡的奇怪東西被啟用了。
大夥兒不推搡也不吵架了,兩撥人同仇敵愾,一邊護著婆姨娃娃往後撤,一邊抄起弓弩腰刀鏈枷大棒往上湧,口中還紛紛喊著:“殺韃子!殺韃子!”
和碩特國師汗的第六子,多爾濟臺吉的精神世界遭受極大衝擊,看著一隊隊牧騎舍了戰馬在水田裡踉蹌奔逃,他被嚇壞了。
他不理解,尋思往日無怨近日無仇,這幫人突然爆發出巨大的作戰熱情是為啥啊?那他媽劉承宗都沒這麼打過我!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腦袋在這幫人眼裡意味著什麼,對官軍來說,是人頭狀的銀子;對百姓來說,等於九品冠帶榮身,是待會再跟官軍吵架的底氣。
前線衝突是敗多勝少,多爾濟臺吉迷湖歸迷湖,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