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只比工作單位和薪資水平的八卦程度,差上那麼一點。
這回,惹出麻煩的就是目前在讀中學一年級,一位叫做鄭新的學生。
黑牛城施行的是小學三年,中學兩年學制,綜合考慮了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年紀之後,按照實際情況分配的年級。
再往上,預備籌劃的高中甚至大學,是到了白雲鎮之後,才開始整體考慮的。目前進入名單的優秀學生都是和學校老師一起,即有簡單的助教任務,也有自我學習提高的任務。
鄭新才十一歲,雖然是一年級學生,卻是從小學考試晉升過來的,獲得過兩次的學校獎金。他一家原本是楚州的農民,靠著租種幾畝薄田朝不保夕,上面兩個哥哥大三四歲,被老父親含辛茹苦拉扯大,正是幫著幹活的年紀,家裡情況有點起色的時候,卻遭遇了天災。
黃河改道,從濠州到楚州,一路肆虐,因為楚州的東面已經是靠海的州府,大多的受災百姓要麼往東想去海邊找點活路,要麼往南,去往大一點的府縣,只為了遠離黃河。
只有零星的一些人接了船隊招募,往西一路向上。
鄭家人到了黑牛城之後,先是進了工程隊,三個勞力一時間一天掙得錢比在楚州時十來天都多,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
然後,鄭新的大哥趕上了第一輪的掃盲班,在管理人員人手緊迫的工程部,很快混成了一個小工頭。
有了點小權利,享受到知識紅利的鄭家大哥,立馬決定將年紀大一點的二弟也送進了掃盲班,年紀最小的么弟送進了學校。
掃盲班的課程按照學習進度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透過考試畢業之後,就能獲得相關證明。
早期黑牛城人數激增的時候,識字人口奇缺,考試出來的鄭家二哥運氣也不錯,被招募進了商業部下的小部門。加上鄭家老父親在工程隊勤勤懇懇,不斷擴招之下,也成了熟手,成了一隊施工隊伍的隊長,薪水也漲了不少。
鄭家一家人雖然不怎麼張揚,可家裡境況的改變,是肉眼可見的提升,看在其他人眼裡自然是羨慕又嫉妒。在三兩個月裡,從一無所有的逃難災民,一躍成了黑牛城裡有點家產的富戶,也成了後面進來的百姓們爭相傳播的逸聞和榜樣。
年紀最小的鄭新有點學習天賦,不用擔心吃飯和家裡生計之後,在學校裡的學習進度飛快的提升。從小學內容逐步趕超,一直考到了中學一年級,也成為了老師們經常掛在嘴邊,激勵其他人的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成績優秀的鄭新,有著鄭家人勤懇刻苦的優良品質,在學校更是領略到了遠超其他地方的學識和眼界。
有點主見的他深刻意識到黑牛城的不同,於是對黑牛城的城主白守良有了超乎平均水平的強烈崇拜。
作為崇拜和感謝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把頭髮如同白守良那樣,剃短了!
白守良並不經常出現在百姓們面前,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黑牛城的城主是一頭短髮,不同於金國人把頭皮刮的青白一片的雙鼠尾辮髮型,也跟普通的頭陀不一樣,那是一種刻意修理的短髮,並不常見。
當然,所有流傳的訊息都是說白城主來自於海外,那是海外的風俗。黑牛城雖然提供了諸多福利,但並不強求大家和白城主一樣遵守這樣怪異的習慣。
要知道,這些特別的髮型習慣,一直都是異族的特徵,比如金國,比如西夏,比如吐蕃。
往前數幾十年,髮型的區別直接就是前線將士們斬獲首級,獲得軍功的憑證。
當前的宋國人,都是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輕易毀損。只有頭頂有癩痢疾病的人,才會把頭髮剪短,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如同頭陀一樣的自暴自棄的,那就是自己放棄了祖宗基業,不得進入族譜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