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用手輕輕的在甲骨坑文物之上比畫出代表年代的土壤分層,嚴肅說:“這每一層的地層劃分或許就是幾百年的歷史時光,若是我們能夠在相應的地層中找到有某一代君王名字的骨片,那就可以進一步確定相應的地層所代表的年代,而在同一地層中的甲骨的時期也就能全部確定了。”
“所以我們在發掘之時不光要對土層進行記錄,最好還要將相應土層的土壤留樣,方便以後發掘到對應土層的甲骨之時進行對比。”
王文龍知道地層學規範發掘方法是考古學從肇始時期進入系統化階段的標誌,這非常重要,有了這種科學辦法之後,學者們可以將區域中的出土資料加以整合,並且追溯其歷代的發展。
董其昌和範允臨都聽的嘴巴大張,兩人透過數年的甲骨發掘都已經積累了相當的一線考古的經驗,並且對於自己挖出來的甲骨有大量解讀上的疑惑,總覺得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甲骨文,有許多解讀上的難點。
直到此時聽到王文龍闡述的考古地層學的概念他們才意識到其實有許多資訊完全是可以從甲骨的考古現場解讀出來的,只不過這些資訊過去都被他們給遺漏了。
範允臨連忙說道:“我馬上就去發掘現場一趟!”說完之後拔腿就向外走。
董其昌也是臉色激動,對王文龍說道:“建陽所說的地層方法的確好,讓你這一趟來安陽真是來對了!”
兩人這時還只是覺得王文龍說出的考古地層的思想很新穎,感覺能夠從這種做法之中得到一些好處而已,感覺可以一試。
他們遠遠沒有料想到,從考古地層學開始,王文龍真正給甲骨社引入了近代的考古思維,從此刻開始,甲骨社的發掘研究終於走過了古物學的階段。
別小看這短短一步,前世歷史上的歐洲考古學家僅僅透過記載陶器或其他器物型別的變化和分佈,互相比較,就將考古學從探寶變成了一種可以精確判斷所發掘文物的歷史的科學。
歐洲人對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考古,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人的古物學至少從1500年就開始發展了,然而原歷史上歐洲考古學家確定以地層學為基礎的發掘方法、器物型別學為基礎的斷代方法,考古學進入系統化階段要到1925年前後,也就是原歷史中中國殷商考古發掘開始前的不久而已。
後世有人以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西方引入,所以中國考古學家對於古文化的研究就不比西方人精確,這純是有些不瞭解考古學發展史。
1925年左右,世界考古學進入系統化階段,1929年中國殷墟考古發掘、1931年中國龍山考古發掘就開始了,中國的學者便就加入了考古實踐並沒有掉隊於世界水平多少。
而系統化考古學出現之前,無論東西方大家對於古文物的思想都不怎麼先進。比如1919年前雅典衛城考古發現的大理石雕像都還帶有色彩,而歐洲的藝術家為了追求自己的審美直接把色彩給磨掉了。這和清朝時信眾重修雲岡石窟,往古代佛像身上打洞、釘楔子,方便掛泥施彩,往眼睛裡打孔,方便塞眼珠的做法本質上沒啥區別。都是系統化的考古學出現之前的常見景象。
王文龍穿越之前雖然不是學歷史的,但是好歹也是學和古文相關的專業,且因為他對於古文化很感興趣,也讀了不少和考古學相關的書。
接下來幾天他便跟著甲骨社的成員一起在安陽現場參與了一些考古工作,過程中王文龍主動提出大量觀點,不少都讓甲骨社的成員感到新奇。
董其昌對於王文龍的見解十分重視,也開始嘗試將他的許多觀點都納入考古實踐之中。
甲骨社的這一系列實踐其實都是在為中國培養考古學人才。
在後世的歷史記載中明萬曆年間出現的甲骨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