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近代化的考古社團,包括王文龍和董其昌在內都將成為近代考古學的先驅。
特別是提出地層工作法的王文龍,直接被冠上一個“考古學規範化之父”的名頭。
發掘全程席浪仙和潘秀也在考古現場採訪寫稿,席浪仙還畫了不少考古現場的繪畫,王文龍這一次好不容易來到安陽,自然要親自操刀給《蘇州旬報》弄幾篇關於甲骨文考古的稿件。
《蘇州旬報》採訪團的忙碌被甲骨社同道們看在眼裡,心中感激,所以董其昌便專門讓人挑了幾片甲骨送給王文龍做禮物。
這年代的考古學都還沒發展出來,人們對於古文物的思想也就是這樣了,能不把甲骨拿去磨粉就是極大進步。
甲骨社的成員雖說會仔細地儲存甲骨,但是嚴守的道德標準也就是不把發掘出來的甲骨收歸己有而已,但安陽到處都能買到甲骨,社員私下從外界買來甲骨珍藏肯定是難免的。
董其昌作為甲骨社的掌舵者自己私藏的甲骨就有幾千片,而且到處去為甲骨研究疏通關係之時,精美的甲骨也是董其昌常用的禮物。
王文龍被贈送的五片甲骨中三片是甲書,兩片是骨書,每一片上的文字全都超過十五個,而且兩片甲和兩片骨分別是塗朱塗墨的,就是在刻下文字之後再在文字上用顏料加以塗色,這種甲骨的價值遠超僅有契刻的甲骨,甚至還有一片甲更為珍貴,直接就是朱書。
此時透過對甲骨的研究,甲骨社的成員已經破解了蒙恬制筆的傳說故事,因為安陽的甲骨中出土了一批朱書甲骨,這些甲骨之上沒有刻畫,直接就是用筆蘸上紅色顏料書寫卜辭。
在董其昌這些書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出商人書寫所用的是毛筆,還是硬毫,且用筆方式相當有特點,書寫出來的文字很有味道。
蒙恬是秦代人,傳說中都說是他第一個製造了毛筆,但是甲骨研究給出的實證卻顯然證明早在商朝就已經有毛筆了。
對於這一批甲骨王文龍小心翼翼的儲存,他先在安陽找匠人制作和胛骨大小相同的盒子,又於盒子中墊上軟襯,還弄來石灰等東西吸水防潮,再用細棉線將甲骨細細的繃在盒內,防止回家路上因為顛簸而有所磕碰。
幾千年前人寫的毛筆字啊,蹭掉一個墨點都是對國寶的大不敬。
王文龍收下甲骨也並非單純貪財,而是他參與了甲骨發掘的全程真想留點東西做紀念。等他百年之後,或許中華文明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到時候自己的子孫把這玩意兒往博物館裡一捐,下面放個“甲骨文發現者王文龍收藏甲骨”的牌子,肯定能評個特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