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在狩獵的過程中偶然經過此山,他見此山風景優美,王氣蔥鬱,順治帝流連忘返,久久不肯離去。他在這兒逗留了許久,最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回來後,順治帝對那塊地方還是難以忘懷,最後,他決定在他百年之後,皇家陵建於此地,他要葬於此山。
順治帝駕崩後,根據順治帝的遺旨,把他葬在了此處,再後來,康熙皇上殯天后,也葬於此處。
從此,東陵就成了清朝的皇家陵地。
乾隆皇帝安排皇十五子永琰代他前去東陵祭祀先祖,很明顯是在暗示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儲君,乾隆皇帝已經把他作為未來皇帝培養了,他將未來大清社稷的家業託付給皇十五子永琰的。
更讓朱珪確信皇十五子永琰是未來大清社稷的接班人,還有一件事可以佐證。
那是永琰從東陵祭祀回來後,不聲不響地神秘失蹤了兩年。
兩年間,永琰資訊全無,誰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大家也不敢打聽,只是私下裡議論紛紛。
有人說,永琰從東陵祭祀後來後,做了錯事,惹惱了乾隆皇帝,被乾隆皇帝軟禁起來了。
可是說歸說,誰也沒有聽說過永琰被軟禁的地方,也不知道永琰為何被軟禁。
也有人說,乾隆皇帝為了考驗永琰,歷練他,讓他出去尋找木魚石去了。
乾隆皇帝表現的卻很坦然,他對此事好像沒有任何一點反應。
後來,皇十五子永琰又神秘地出現了,乾隆皇帝對此仍然是笑而不語,坦然處之。
透過以上的分析,朱珪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未來大清社稷的接班人非皇十五子永琰莫屬。再說,永琰的人品也在諸皇子之上。
既然皇十五子永琰是儲君,未來大清社稷的掌舵人,朱珪就把希望寄託在了永琰身上。
現在他迫切面臨的問題是,他如何接近皇十五子永琰,把他不能夠實現的政治抱負和理想,完全寄託在永琰身上。
怎樣接近永琰呢?這又成了擺在朱珪面前的一個難題。
大清律令規定:任何大臣是不允許接近皇儲的,否則,誰接近皇儲,就要被殺頭。
朱珪又開始在這方面動腦筋。他想,要想靠近永琰,不但理由要充足,而且還要名正言順,合法地去接近永琰,這樣才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負。
要想這樣,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作永琰的老師,這樣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名正言順地接觸永琰了。
朱珪為了接近永琰,開始挖苦心思地去想辦法做永琰的老師。
就在他抓耳撓腮時,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在他的腦海中蹦出來。
他決定採取這個辦法去接近皇儲永琰。
說幹就幹,朱珪開始沿著既定的目標,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