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朱珪不遺餘力培養明君

朱珪接近永琰的唯一途徑就是做永琰的老師,憑他滿腹經綸的學問,做永琰的老師是綽綽有餘的,遺憾地是,沒有人給他搭建這個平臺,讓他去做永琰的老師。

咋辦,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沒有這個平臺,他就自己去搭建這個平臺。

當然,憑藉他個人的一己之力,他八輩子也搭建不起來這個平臺,他只能靠憑藉外力,才能搭建起來這個平臺,完成他的這個艱鉅而莊嚴的任務。

朱珪選擇搭建平臺的這個合作伙伴,竟然是乾隆皇帝,在外人看來,朱珪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異想天開,腦子進水了。

不過,朱珪自有他的計劃和策略。

朱珪清楚,只有和乾隆皇帝在一起合作,搭建起來的平臺,才能夠與永琰搭上線,才能實現他的偉大抱負,否則,就是浪費時間,白費心機。

怎樣和乾隆皇帝搭上線哩,這可把朱珪難住了。

他沒有和珅那樣顯赫的地位,更沒有和珅那樣英俊帥氣的兒子,自然他與乾隆皇帝不可能結為兒女親家。

很顯然,這一條是行不通的,他就得另闢蹊徑,尋找能和乾隆皇帝搭上線的地方,投其所好,乾隆皇帝自然就會喜歡上他的。

朱珪就像分析了皇十五子永琰是乾隆皇帝秘密立下的儲君一樣,他對乾隆皇帝進行了全面徹底地分析,想從乾隆皇帝身上找出與他能夠發生共振,產生共鳴的地方。

經過幾天的認真研究和分析,朱珪終於找到了他與乾隆皇帝的共同愛好,那就是寫詩,從寫詩入手,他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話題。

乾隆皇帝喜歡詩詞,他也喜歡詩詞,這不就是說他們兩個人有了共同的愛好嗎?

既然有了共同的愛好,就應該有共同的語言,有了共同的語言,自然就能夠交流在一起了。

朱珪這樣一分析,自信了許多。他開始就從這方面著手,搭建與乾隆皇帝進行交流的橋樑。

他首先從與乾隆皇帝作詩唱和開始。

乾隆皇帝每日作詩數十首,甚至幾十首。朱珪就把這些詩分門別類的收集起來,然後又分門別類地和上一首詩,敬獻給乾隆皇帝。

起初,乾隆皇帝並不在意朱珪附和的這些詩,甚至說有點瞧不起朱珪的這些詩。

然而,朱珪是個做事有恆心的人,雖然一開始他在乾隆皇帝那兒不斷地碰壁,吃閉門羹,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鍥而不捨地繼續做著這件事。

他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鐵杵磨成針,只要他持之以恆地去做這件事,鐵樹也能夠開花的,他一定能夠成功的。

果不其然,由於朱珪的不斷堅持,不斷奴才,朱珪和的詩逐漸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甚至後來乾隆皇帝還很賞識朱珪和的詩。

自此,朱珪與乾隆皇帝的翰墨往來,由最初的寥寥無幾,到後來的頻繁不絕,兩個人的友誼也逐漸加深。

朱珪與乾隆皇帝的溝通初見成效,他又開始進行與乾隆皇帝友誼更深層次的鞏固。

朱珪做學問是個有心人,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他已經不滿足於與乾隆皇帝作詩唱和,他開始著手給乾隆皇帝編輯詩集。

他把乾隆皇帝寫下的詩,分門別類地收集起來,編輯成冊。然後再在每一輯後面加上註釋和按語。

而且,他在詩集前面作序,讚揚乾隆皇帝的詩,無論是從格調、意境,還是煉字錘句,都掩過“三曹”,比肩“李杜”。

朱珪除了對乾隆皇帝的詩編輯成冊外,他還不餘遺力地把乾隆皇帝的文章拿來,分門別類地編印成冊,並且對這些文章的思想內涵,篇章詞語等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這些文章的優點,文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道理,讚揚乾隆皇帝的文章堪稱千古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