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朱珪對乾隆皇帝文章的讚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吹捧程度。就連乾隆皇帝看了朱珪對他文章的分析,都覺得有點臉紅,不好意。
雖然乾隆皇帝是九五之尊,可是仍然身上免不了凡人的俗氣,他也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好話。
當朱珪把他編印成冊的乾隆皇帝的詩集和文集,呈給乾隆皇帝過目閱示的時候,乾隆皇帝受寵若驚,他沒有想到朱珪竟然是這樣一個細心而又有恆心的人。
當他把詩集和文集閱讀完後,尤其對朱珪對他文集和詩集的批註非常滿意,他把朱珪編著的這套詩集和文集,作為他皇子和皇孫們的教科書,列印成冊,每人人手一本,進行系統地學習,領悟他詩集和文集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朱珪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他最終獲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
一日,乾隆皇帝召見朱珪,詢問他對諸位皇子的看法。
朱珪趁機提到了永琰,稱其品性純良,德才兼備,乃是繼承大清江山的不二人選。
乾隆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認同。
朱珪見狀,進一步給乾隆皇帝表達了他願做永琰的老師,傾盡所能,教導永琰,助其成為一代明君。
乾隆皇帝聽了朱珪的話,暗想,這個朱珪真得很了不起,居然看透了他的心思。看來讓他做永琰的老師,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當即應允朱珪的請求。
不久後,朱珪便成為了永琰的老師,開始了他的悉心教誨之路。
朱珪深知責任重大,他不僅要傳授永琰學識,更要培養他的品德和治國理政的能力。
於是,朱珪精心備課,用心施教,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朱珪除了教永琰學習李杜詩篇,韓柳文章,蘇辛詞句外,還教永琰學習《四書》《五經》,從《四書》《五經》中闡發治國理念,教會永琰學會仁政愛民,國以民為本的道理。
朱珪特別對歷代帝王的治國方略,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對永琰進行強化教育,給他灌輸“親賢臣,遠小人”的明君思想,徹底從思想上對永琰進行培養,他立志要把永琰培養成一代明君。
在朱珪的教導下,永琰的學業日益求精,他對國家大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而朱珪與永琰之間的師生情誼,也越發深厚,兩人時常一同探討學問,交流思想。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間數年過去。
永琰在朱珪的悉心教育下,已經被塑造成一個英明的帝王儲君。
看著永琰的健康成長,朱珪倍感欣慰。他知道,他多年努力的結果,終於有了回報。
朱珪終於實現了他的偉大理想和抱負,同時,也為和珅培養了一個掘墓人。
五年後,朱珪被任命為福建學政,離開了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