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六年
韓信的視線在光幕上停留,白起的悲劇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歷史的殘酷。
白起,那位在戰場上無人能敵的武安君,竟因君臣間的微妙變化,走向了悲慘的結局。
他心中波瀾起伏,難以平靜。
“白起之死,非戰之罪,實乃君心難測。”
韓信默唸,“昭襄王的猜忌與范雎的進言,竟讓一代名將隕落。
吾韓信,雖為漢室功臣,但君臣之間的關係,遠比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為複雜。”
他偷偷看了眼上位的劉邦,心中暗想:
“自己雖立下赫赫戰功,但君王的心思,如同變幻莫測的風雲,難以捉摸。”
白起的遭遇,如同警鐘,讓他不禁自問:
“吾韓信,是否會重蹈覆轍?”
【公元前五十一年,秦軍的將軍摎開始對韓趙兩國發起猛攻。
他攻佔了韓國的陽城和負黍,砍下了四萬顆人頭。
隨後,他又轉向趙國,一口氣拿下了二十多個縣,俘虜和斬首了九萬人。
就在這時,西周的君主背叛了秦國,他聯合了其他諸侯,打算帶著精銳部隊從伊闕出發,攻打秦國,目的是要切斷秦國和陽城的聯絡。
秦國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派將軍摎去對付西周。
西周君一看形勢不妙,自己跑來向秦國投降,磕頭認罪,把他的三十六個城市,連同三萬人口,全部獻給了秦國。
秦王接受了西周君的投降和獻城,把他送回了周地。
到了五十二年,周地的百姓開始向東逃亡。
而那象徵著天下的九鼎也落入了秦國手中。這標誌著周朝的徹底衰落。】
誰要:“誒?為什麼說西周背叛秦國?”
明月湖:“秦武王不是比賽舉鼎咩,樗裡疾把周赧王趕出去給武王騰位置比賽。
周赧王就看到了秦國的實力,開始巴結秦國了。
現在看秦國國力受損了,白起又被弄死了,楚國就教唆周赧王聯合六國幹秦國。”
南沙灣:“周赧王想重振以前的光景,本來就欠一屁股債了,現在還借錢拉人去打秦國。”
鹹魚翻身:“都沒有搭理他,只有楚、燕兩國出兵一起幹,其他都沒來。”
落落餘暉:“債臺高築知道吧,就是那些人找周赧王還錢,周赧王躲到宮後面的一個高臺避債。”
戰國·韓非子:“周赧王之舉,正應吾法家之言:弱者無以自立於強者之間,終將自取滅亡。”
北宋·蘇軾:“周室之衰,非一日之寒,其亡也,乃自取之。古之君子,當知進退之道。”
北宋·王安石:“周赧王不審時度勢,輕率行事,其結果,乃國之大不幸也。”
北宋·范仲淹:“居安思危,周赧王若能早知此理,何至於此?”
西漢·武帝·劉徹:“周赧王無識人之明,無自知之智,國破家亡,咎由自取。”
豆包:“現在這九鼎的下落還是個迷啊。”
裹了婆婆:“先撿九鼎,裡面一個裝了軒轅劍,出門又被傳國玉璽絆倒了。”
兔子帕特:“九鼎的氣運,在座的各位沒一個承擔得起。”
鹹魚翻身:“朕不信,如果是真的,那把九鼎藏朕皇陵裡,朕要學秦始皇拿水銀鋪河,誰來誰死。還想考古,做夢!”
唐·太宗·李世民:“朕以為,九鼎之貴,在於其承載之歷史與文化,非一己之私慾所可得,應歸於天下,供萬民瞻仰。”
鹹魚翻身:“王羲之的真跡是不是在你腦袋底下?”
【在公元前五十三年,各國的使臣紛紛來到秦國表示臣服。
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