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04

,那以後可不是虧了嘛!因此,遼國出口匈奴的糧食主要有幾種,精米和白麵,還有就是紅薯或者是土豆做的粉條,另外一種居然是麩皮和稻糠!遼國這邊暫時還沒有能夠對麩皮和稻糠進行進一步加工的手段,因此,這兩樣東西主要是用來當飼料,價格也很便宜,也就比白送強一點,而匈奴人在知道了這兩樣東西的價格之後,直接買了一大堆,倒不是用來餵養牲畜,而是直接給牧奴吃,養奴隸的成本頓時又降低了一截。劉昌也管不了匈奴人給奴隸吃什麼東西,既然他們肯掏錢,那就賣唄!

而大漢其實也缺糧,但就算是缺糧,他們也沒有從遼國購買的意思,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漢地邊境距離遼國倒是沒有千里,但是他們顯然不願意將自己的命根子維繫在遼國的手裡,萬一馬上要打仗,結果遼國這邊斷了糧草,那不是坑嘛!因此,他們寧可花費大力氣自個往邊關運輸,也不會從遼國購買。民間也不樂意採購遼國的糧食,因為遼國只出口加工後的糧食,這些儲存時間短,還得額外花一筆錢購買油紙油布將其包裝好,免得路上遇上雨雪天氣導致糧食黴變,比起其他的商品,佔據的地方大,利潤率也不夠高,與其買糧,還不如花同樣的錢買酒呢,帶回去更賺!

總之,遼國能做到的事情,放在大漢,是難以做到的,劉恆又不像是楊廣這等自負且心急的人,滿腦子的主意,恨不得立刻就轉化為實際行動,最後步子太大,不僅扯著蛋,還將自個的命和國運都給輸光了。劉恆做事是典型的黃老一派的治國手段,講究的是春風化雨,順其自然,總之不能蠻幹!不像是他兒子劉啟,說幹就幹!

劉恆也搞不明白遼國內部執行的邏輯,似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好處,但是這樣的情況,真的存在嗎?這讓劉恆很是懷疑!

坐在宣室殿裡,劉恆研究著遼國的情況,大漢的細作看到的也都是些表面現象,反正在細作送過來的情報裡面,遼國一切都井然有序,各行各業都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各司其職,簡直美妙得如同書上所說的大同一樣。劉昌忍不住深深地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如此,將大漢交給他,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吧!”

一邊伺候的宦者令深深地低下頭,當做什麼都沒聽見。對於伺候天子的人來說,很多時候最好不要長耳朵,也不要長嘴,知道的事情多了,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催命符。這位宦者令可不是原本伺候劉恆的人,原本在代王宮伺候劉恆的宦官到了長安之後,就因為原本伺候劉恆的情分,做了中黃門,結果就是給外頭洩露了一點訊息,之後便消失在了永巷之中。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鑑,如今這位宦者令自然也就識趣了許多,在御前侍奉的時候,只當自己是個聾子啞巴。不僅如此,他還得管好手底下那些宦官,免得這些小黃門嘴上沒把門的,在外頭洩露了什麼訊息,連累到自己。對於天子來說,要對付某個外朝的臣子,那要花費一些心思,起碼得有合適的罪狀,而他們這些宦者,根本就是天子家奴,他們本來就是獲罪被施加了腐刑充入宮廷為宮奴,生死沒人會在乎的,天子甚至都不需要開口,一個眼神就能決定他們的生死。

劉恆對身邊伺候的宦者令還是很放心的,他丟下手裡的冊子,又是長嘆了一聲,抬頭看看高高的屋頂,一時間心如亂麻,他理智上覺得劉昌是個更好的選擇,但是在感情上又非常抗拒,便告訴自己,大漢情況與遼國不同,遼國最開始不過是撮爾小國,所以想要改革並無太多阻力,而在大漢,雖說開國時間不算長,但是功臣、外戚、公卿、地方豪強……這些可沒一個省油的燈,若是劉昌想要如同對遼國一樣處理,定然要出大亂子。甚至,自己只要一提立劉昌的話,立馬朝堂上就要亂起來,這又何必呢?

李達此時也在翻閱漢國送來的情報,看著那些公卿大臣私底下的言語,李達臉上露出了森然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