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邊塞之王!王昌齡!

王昌齡!

江森的眼睛已經瞪直了!

媽耶!這尊大神竟然提前到了!

王昌齡出生於則天皇后聖曆元年(698年)的太原,早年貧賤,困於農耕。

年近三旬——開元十五年,才中了進士。

一開始擔任秘書省校書郎,之後又考“博學宏辭”科,超絕群倫,授官“汜水尉”,前程不錯。

但不知道他又犯了什麼事,去年被貶到嶺南去了。

今年遇到皇帝“大赦”,得以北歸,只是誰也沒想到他竟然這麼快就回來了。

別看現在他在詩榜上“才”排在第六的位置,可是這未必是他真實實力的體現。

別說第六了,在“岐王詩榜”上,他甚至登頂過冠軍!

甚至可以說,盛唐詩壇最重要的風景之一,“邊塞詩”就是這位大佬開創的!

大唐開國以來,實行“府兵制”,並在太宗和高宗統治前期有效實行,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勳。

但後來戰事頻繁、防禦線延長、兵役繁重,番上衛士常被強留以至久戍不歸,又被貴族官僚借為私役使,人人以府兵為恥,人民避役,兵士逃亡。

玄宗便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這一下子掀起了文人“從軍熱”的高潮,眾才子紛紛投筆從戎,以求邊功。

王昌齡便是這樣一位“浪潮兒”,雖然出生在貧窮人家,需要自己親自耕種來養活自己。但是生活並沒有將他豪放不羈的俠士之氣打磨盡,“問道羽書急,單于寇井徑。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聽聞有戰事,意氣風發的青年第一個念頭當然是奔赴戰場為國殺敵!

開元十三年,他開始漫遊西北邊地,大漠、雄關、孤城、長雲、雪山、烽火、羌笛……

一切的一切,讓他對於邊塞生活感觸深刻!故此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

《從軍行》組詩一出,大唐銳意進取、稱雄寰宇的氣勢噴薄而出!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其一)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其二)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其三)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其五)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其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其七)

當然了,最為後世傳頌的,便是最能代表開元年間大唐將士那種豪情萬丈、銳意進取精神的第四首: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此等雄篇偉章,千古之下,讀來仍令人血脈賁張!

連“萬年(舊)岐王詩榜第一”的王摩詰,也必須在這詩出來之後退居二線,將榜首之位讓與王少伯!

同樣是邊塞詩的扛鼎人物,開元十三年的時候岑參才11歲,高適還在宋州家裡,沒有開始邊塞生活,王昌齡已然為邊塞先驅!

而且,高適見到的邊塞,已經不是王昌齡開元中期見到的邊塞;

岑參在天寶年間見到的邊塞,就更加是另外一種景象。

(所以,當後來晚年的王昌齡寫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詩句來時,可以感受到前後對比他內心的那種複雜情感。沒見過最輝煌時代的大唐邊關,就沒有“但使龍城飛將在”的痛苦!)

……

這一年來他向嶺南進發,嶺南是三大詩榜尚未開發之地,他也少有詩句可以傳回,因此詩榜上的排名不如前幾位,也就情有可原了。

江森看對方的眼神幾次變幻,最後大叫一聲,

為您推薦